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邢台日报/2023 年/9 月/18 日/第 005 版综合
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位列全省第三
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本报记者 王帅薇 通讯员 王世峰 杨炀 王茜
从市卫健委获悉, 我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该项工作今年上半年位列全省第三。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联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县域医共体内,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切实满足群众就近“ 看得好病” 的需求。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日前,沙河市白塔镇章村村民申二合因脑出血导致右侧上下肢体功能受限(俗称半身瘫) 。如果在以前,需要到县、市级医院定期做针灸推拿按摩康复治疗,非常不方便。医共体建立后,该市人民医院专家下沉坐诊, 申二合在家门口就能做针灸推拿按摩康复治疗, 身体得到有效恢复。
借助紧密型医共体这一平台,该市人民医院与 9 个乡镇结成纵向协作帮扶体系,带动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人才培养、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选择到中心卫生院看病就医。
今年以来,我市在柏乡县、临城县、巨鹿县、威县、沙河市和内丘县 6 个县(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全市 16 个建设县(市、区)组建了 24 个紧密型医共体,覆盖 157 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做到“ 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
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我市升级完善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整合医疗数据应用,建立以四大数据库为核心的平台数据中心,制定严格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加快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 建设,在 255 家医疗机构中建设了远程医疗系统,涵盖全部县(市、区)。目前,全市远程会诊网络初具规模,初步具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基层预约、医院检查,基层检查、医院诊断。各地以县(市、区)医院为牵头单位,在县域医共体内部建立检验、心电、影像、病理、消毒供应 5 大资源共享中心,让群众既能享受县里专家诊疗服务,还能避免因重复检验而产生非必要的时间精力消耗。
完善上下联动管理机制
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我市基层医疗部门加快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患者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帮助预约上级医院手术、检查和住院床位,优先安排大病患者到上级医院接受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