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科学导报/2023 年/6 月/13 日/第 B04 版理论学术
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晓涵
摘要:X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作为X的助手和后备军的群团组织,共青团始终是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整理了高校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并研究通过“ 招才”“ 引智”“ 聚力” 形成” 1+1+1>3” 的高校共青团帮扶模式。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乡村振兴
一、高校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形式
高校共青团响应X和国家号召,自觉成为青年大学生与乡村基层的桥梁纽带,通过“ 创青春” “ 挑战杯”“ 互联网+” 等系列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下乡” 等社会实践活动,向农村基层输送“ 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智力、资金支撑。
(一)围绕创新创业比赛,打造“ 青” 字品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18 年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 》相关指示,共青团联合其他部门,围绕“ 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以实际行动服务乡村振兴” 的主题,牵头举办了“ 挑战杯”“ 创青春”“ 互联网+” 等“ 青字牌” 创新创业类比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广大青年的积极参与,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了诸多锦囊妙计。据 2022 年第八届“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数据统计,全国约有 483 万名大学生参与到“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活动中,累计产生有 98 万个创新创业项目精准对接农户 255 万余户、 企业 6.1 万余家, 签订合作协议 7 万余项。[1]学生们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成果,正在不断的将“ 青春梦” 融入到民族振兴的“ 中国梦” 之中。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已达燎原之势,青年大学生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交出一份沉甸甸的青春答卷。
(二)围绕志愿服务类项目,深耕“ 青” 色底蕴
高校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的另外一种主要方式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如“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三支一扶” 计划等。“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是国家于 2003 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旨在鼓励青年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引导高校资源参与到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之中。截止今年,西部计划已累计选派 24 届支教团、46.5 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到中西部地区的基层服务当中,为我国的西部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青年大学生响应X和团的号召,结合专业技能,深入基层开展了不同时长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在实干笃行中增进自身本领,在求真务实中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帮助青年大学生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提高本领、磨练意识,同时激发青年大学生服务乡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是高校共青团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这不仅关系我国高等教育“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实施情况,而且也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实现。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与启示
(一)招“ 才”:鼓励学生志愿服务,汇聚乡村振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