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23 年/4 月/11 日/第 B01 版中国村镇银行
撑稳村行“ 小竹筏” 奋楫前行为三农
——访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王远昕
本报记者 伍洪 方有成
“ 村镇银行就像一条加了小马达的竹筏,能载人渡河,也可以运送货物,但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我的任务就是想尽千方百计让我们的筏子更加坚固,前行的征途尽可能避开风浪与漩涡⋯⋯” 位于北京新发地市场附近的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二楼工作室里,传来阵阵交谈声。
这是今年 3 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应约到北京大兴九银村镇银行专访X委书记、董事长、行长王远昕时发生的一幕。王书记正娓娓道来农村金融工作中的一些精彩故事。
翻山越岭展拳脚
王远昕,趣称“ 老王同志”,身材中等、五官端正、话音浑厚,一副睿智且精明有加的学者形象。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从农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大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从事农村信贷工作。
2004 年入职九江银行,不久后被任命为总行营业部负责人。面对存贷款规模刚刚过亿元、不良贷款近千万元、业绩排名倒数的经营困局,“ 老王同志” 不气馁、不懈怠,率领团队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和创新信贷管理,竭力营销和拓展重点客户。经过七年奋战,营业部存款规模翻了 4 番,贷款规模翻了 3 番,不良贷款降为零。“ 老王同志” 也成了大家一致认可的业务“ 标兵”。
骄人的成绩,出众的能力,可以堪当大任。这是九江银行当年的“ 当家人” 对他的评价。工作业绩有目共睹,2012 年春节刚过,“ 老王同志” 便被外派到距离九江近千公里的岭南小镇,担任中山小榄村镇银行董事长、行长。
在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支小支农,如何在沿海较发达的城市施展自己的抱负,成了那时他经常思考的问题。敢闯敢干的他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环境,与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全体员工群策群力,逆流勇进,争创优先,实现了业务的稳步提升。四年时间,资产规模增长 24 亿元,存款增长 21 亿元,贷款增长 15 亿元,年盈利增长 3800 万元,中山小榄村镇银行也从当地银行业排名下游的“ 袖珍” 银行,到在小榄当地 19 家金融机构中存贷款规模排名第 6位,仅次于“ 工、农、中、建、农商” 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也成为了九银系村镇银行的一张名片。
愿穿“ 草鞋” 助三农
喜欢读书的“ 老王同志”,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位传统的银行人,也算是“ 老农金”,从事农村金融几十年,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再到村镇银行,工作单位越来越小,但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交谈时,他回味起念书时流传的一个顺口溜:“ 城金专业穿皮鞋,农金专业穿草鞋”。所以学“ 农金” 专业的自己一辈子穿的是“ 草鞋”,披蓑衣戴斗笠,走千家串万户,从广东中山走到了首都“ 南大门” 大兴,既是责任也是挑战,更是自己的荣幸。
“ 老王同志” 说他一直记得小时候老家曾拍摄过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有一首插曲这么唱, “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革命重担挑肩上,X的教导记心头”。来到北京,他深感压力与使命,首都资源之博大,文化底蕴之深厚,金融市场之广阔,是之前工作地所不能比拟的。他把自己比作是竹筏上的“ 撑杆人”,既要管小竹筏的长度、
第 1 页 共 2 页
【会员享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