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金融时报/2023 年/4 月/19 日/第 003 版新闻
从“ 配额变现” 到“ 绿电贷款”
银行业如何下好碳金融先手棋?
本报记者 陆宇航
重庆市某企业是木门制造行业龙头企业,是重庆市重点控排企业之一,纳入全市统一的碳配
额管理,持有的碳配额可参与地方碳市场交易。
“ 当我们了解到该企业存在融资需求,但又缺乏充足的抵质押物后,便积极开展对接,第一时间收集、细化企业金融诉求,梳理行内环境权益类融资产品,结合政府机构对碳配额发放、交易、质押、清缴的相关管理要求,创新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模式,将在地方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质押企业持有的碳配额作为增信措施,为企业提供 2400 万元贷款支持,实现‘ 配额变现’ 。” 建行重庆分行有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 双碳” 目标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银行业把服务“ 双碳” 目标实现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去推进,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形成政府、企业、金融合力,全面助推社会经济各环节降碳进程,切实服务企业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多方联动盘活“ 碳资产”
通过“ 碳配额” 质押融资、鼓励企业“ 碳行为” 等方式,银行有效激活变现各类“ 碳资产”,在碳市场交易助推下,推动“ 碳配额” 由单纯的环境资产向兼具部分金融资产职能转变,为多元化服务企业及社会绿色发展创造了更多场景和入口。
在广东,建行广东省分行立足企业“ 碳行为” 画像,创新推出“ 碳足迹挂钩贷” 产品,将企业贷款利率或综合成本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切实享受到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好处。
在“ 两山” 理论发源地浙江安吉,工行支持当地上线全国首个县级的竹林碳汇输储交易平台。近日,工行湖州分行又依托“ 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 完成浙江省工行系统内的首笔竹林碳汇收益权登记,成功为竹林碳汇提升项目发放了 13 亿元竹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本次项目流转 40.1472 万亩林地,将形成年碳汇产量约 29.26 万吨。项目运营后,将按年对竹林创造的碳汇产量进行监测,通过相关机构认证后进行交易。 ” 工行湖州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 开发以竹林碳汇为载体的信贷产品,使得竹林碳汇的价值得到了有效体现。而村民在流转竹林获取流转金后,也让资源变成了资产。”
同样在浙江,建行浙江省分行积极主动对接政府部门,围绕政府碳账户体系,根据四色等级开展碳金融发展探索,创新推出“ 碳优贷” 产品,将贷款要素与碳征信报告结果挂钩,设置“ 四类十二级” 分档利率,根据贴标结果和担保措施,对客户执行优惠利率,并将碳征信应用到信贷全流程中,为客户经理进行客户准入审查、贷后管理提供新的观察点。截至 2023 年 3 月末,已累计为 158 个客户发放“ 碳优贷” 56.40 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成本 0.32 亿元。
加大碳金融支持力度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我国重要的减碳战略储备技术。建行山东省分行在了解到某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 CCUS 示范工程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认真研究分析项目情况,全力推进项目申报审批进度。
“ 截至 2022 年末,我们以独家融资银行身份成功为该项目投放绿色贷款 4.5 亿元,并成功申报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 2.7 亿元,高效的审批效率和优质的综合服务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