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文汇报/2023 年/3 月/9 日/第 003 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我国每 2 名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1 人近视
防治兼重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本报记者 王嘉旖
世界上最澄澈的,莫过于孩子们的双眼。
此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提交了《关于互联网时代
更应与时俱进防治兼重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的建议》。
医学院院长,缘何如此关心青少年用眼健康?
这背后,既有大环境下不利诱因增多,又牵涉到方方面面。保护好孩子们的视力已不只是家
庭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该建议甫一提出,立刻得到不少代表委员们的附议。讨论中,大家建议: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必须形成体系,从建设屈光“ 一人一档” 动态监测、诊疗控制近视发展到确保户外运动时长,卫生、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应深度融合、夯实各自责任。大家期待,随着各项研究推进,近视防控能作为强制性指标纳入学生体质等考核中,守护好孩子们的健康未来。
重治轻防,导致错过“ 干预窗口期”
互联网深度普及的当下,儿童青少年首次触网年龄越来越小。
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2.7%,较 2019 年上升了 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 2 名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1 人患有近视。
这为青少年眼健康的防治敲响了警钟。“ 如果不提前干预,或许未来再也找不到拥有‘ 飞行员视力’ 的年轻人了。”
范先群认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已十分紧迫,需要正视。
医者仁心,身披白大褂三十余载的范先群用行动说话。去年,他率领团队先后辗转上海、山东、天津、辽宁和广东 5 个省市的城市和乡村,针对近 5 万名家长、学生和教师开展了一项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现状的抽样调查。
团队剖析,眼健康问题的诱因很多,包括用眼负荷大、缺乏户外活动、睡眠不足、不良用眼
习惯等。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网课等学习方式的变化也为青少年视力健康埋下隐患。
调查数据显示,60%的高中生每天课后的长时间用眼达 2 小时以上,近 30%的小学生和初中生、50%的高中生每天课后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时间超 1 小时。
近距离用眼过度积蓄的眼疲劳,加剧了儿童青少年眼问题的高发。重治轻防等观念的存在,更令不少青少年错过了防治的窗口期,致使病程发展不可逆。调研中,87%的受访家长表示,只有在发现孩子视力异常时才会去眼科检查。
打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