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专题聚焦: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2 期
大团结视域下社会组织的统战意义 *
成伯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南京 210008)
摘 要: 在新时代大统战中, 建构全社会共同体, 是夯实大团结大联合社会基础的必由之路。 社会组织具有志愿性、 公益性、 自治性、 平等性之类的特征, 能够提供道义资源, 发挥统战作用。 社会组织的核心作用是促进社会团结, 可以围绕生活、 职业、 公益、 价值维度形成交叉重叠的多种共同体。 在发展社会组织上, 需要处理一系列特定的 “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问题, 包括引领性与自主性、 志愿性与公益性、 调控性与首创性、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在高度分化而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 同心圆的建构, 既需要高瞻远瞩的擘画, 也需要洞悉自发秩序, 因势利导, 引领社会组织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关 键 词: 社会组织; 社会团结; 共同体
DOI: 10.3969/ J.ISSN.1672-0911.2023.02.018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911(2023)02-0018-03
X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时指出, “人心是最大的ZZ, 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 一起来干”。
“最广泛” “大统战” “大团结” “大联合” 以及 “全体中华儿女”, 统战工作的这种新定位, 需要我们以大视野和大思维来运筹统战工作中面对的问题, 超越传统统战工作偏向于ZZ领域和少数精英人士的做法。 换言之, 新时代的大统战, 旨在构建 “全社会共同体” (societa community)。 当然, 这种共同体不能仅是形式上的一致和整合, 还必须形成 “真正的共同体” (true community)。 “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 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 这种共同体中的自由,就是活力和秩序的统一: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 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 “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统战目标的顶层设计确立之后, 还需落实具体的路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们同时也要清楚, “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互联网深刻改变人类交往方式, 社会观念、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尤其体现为社会结构的多样化。 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导致职业群体的不断分化, 相应的不同社会心态随之形成; 在改革开放中为激发动力和活力, 差异化的分配策略以及优势累积导致的阶层分化, 还有居住空间上的区隔, 都使得共同体的建构必须克服诸种有形无形的障碍。 在新时代, 我们需要不断夯实大团结大联合的社会基础, 而社会组织, 无疑是统战工作需要关注的一个领域, 也是一种方式。
*本文系在 “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收稿日期: 2023-02-22
作者简介: 成伯清 (1966— ), 男,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院长。
引用格式: 成伯清. 大团结视域下社会组织的统战意义[J].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2): 18-20.
18
【会员享300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成伯清: 大团结视域下社会组织的统战意义
社会组织是由社会成员自愿组成, 以实现特定目标为宗旨, 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根据法律规定, 社会组织必须到民政部门登记或备案, 通常包括从事非营利活动 (中介服务、 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 的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利用社会捐赠财产从事公益事业的基金会。 目前登记的社会组织已有近百万家。 相较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 目前社会组织存在着数量不多、 结构不优、 规模不大、 功能不强、 活力不足以及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现代化的社会中,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通常超过 50 家。 当然, 纵向来看, 我国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 促进经济发展、 缓解就业压力、 激发社会活力、 参与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而以自身独特的优势参与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未来必将走出一条中国式道路。
目前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中, 加强X建引领无疑是关键。 对于如何加强社会组织本身的统战作用, 似乎关注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