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天津日报/2023 年/2 月/14 日/第 008 版文件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3 年 1 月 13 日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静
各位代表:
我代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
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8 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 两个确立” 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全面贯彻X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X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十二次X代会要求和市十七届人大历次会议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市法院收案 221.51 万件,结案 219.75 万件,诉讼标的额 65.02 亿元。市高院收案 39019 件,结案 39132 件。[更多资料+ : 114]
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服务保障更高水平的平安天津建设
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犯罪。严厉打击颠覆国家政权、间谍、邪教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ZZ安全。认真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 ,深入开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判处涉黑恶罪犯2154 人,处置清缴“ 黑财” 9.73 亿元,颜锦、刘凤学等一批为非作恶、欺压百姓的黑恶团伙受到严惩。加大对涉恐涉枪涉爆涉毒等犯罪打击力度,严惩重大责任事故、危险驾驶、高空抛物等犯罪,判处罪犯 20987 人,审结我市首例妨碍公交车行驶安全案,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严惩腐败犯罪。 坚决落实中央严惩腐败的决策部署, 依法判处贪污、 贿赂等犯罪 1101 件 1661人,其中原为县处级以上职务的 261 人。审结孙政才、赵正永、孟宏伟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11件,对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判处并执行死刑。积极配合市纪委监委开展国际追逃追赃,对拒不归国投案的李宏林,首次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收缴赃款赃物。审结涉征地拆迁、扶贫资金、民生补贴等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 858 件,依法打击群众身边的“ 微腐败”。
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犯罪。加大对故意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判处罪犯 1887 人,重刑率为 52.94%。对社会广泛关注的营口道滥杀无辜行人、为泄私愤故意纵火致 6 人死亡等重大案件的被告人坚决判处死刑。开展打击养老诈骗、电信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专项行动,判处罪犯 15283 人,挽回经济损失 53.1 亿元。依法惩处销售伪劣产品、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等犯罪,审结案件 338 件,对 65 人加判禁止从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天津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证券期货犯罪审判基地。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认真落实国家主席特赦令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赦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依法裁定特赦。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等原则,依法宣告 105 名被告人无罪,坚守防范冤假错案底线。张那木拉正当防卫无罪案入选最高法院指导性案例。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不大的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等非监禁刑。审结国家赔偿案件 574 件。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为 22632 名被告人指派援助律师,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对 191 名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收监,坚决防止“ 纸面服刑”。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融入X委领导的社会治理大格局,设立 72 个调解工作室,聘
第 1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114】]
请 2392 名特邀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选派 2115 名干警轮流进驻三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下沉村居网格加强诉讼解纷,诉前化解纠纷 198592 件,大量矛盾纠纷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加强涉诉信访治理,强化集中评查、领导包案、挂牌督办,754 件重点信访案件全部妥善处理,全力维护建X百年、X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段的安全稳定。加强普法宣传,与市电视台联办《今日开庭》栏目 1772 期,通过开展“ 法律六进”,发布典型案例等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4 家法院官方微博和头条号获评中央政法委“ 四个一百” 优秀政法新媒体,22 部微电影、微视频获全国法院“ 金法槌” 奖。“ 法院天平艺术团” 等 2 个项目入选全国法院文化特色项目。市高院陈列馆被命名为“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保障天津高质量发展
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与京冀法院会签司法协作协议 17 个,充分发挥驻北京、河北、雄安新区海事巡回法庭和巡回审判点的作用,在全国率先开通京津冀网上立案系统,建立三地诉调对接平台,强化信息互通、要案会商、审执联动,依法审理涉京津冀协同发展案件158150 件。着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支持海洋经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等司法保障措施,成立天津国际商事审判庭,审结耐克、曼联商标纠纷等涉及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案件 9308 件,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
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施意见,推动“ 三合一” 审判,形成刑事、民事、行政司法保护合力。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40279 件。妥善审理涉“ 同仁堂”、“ 正阳春” 等“ 中华老字号” 案件,保护传统品牌价值。依法审结涉《红岩》《人民的名义》《明朝那些事儿》等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纠纷,对盗播北京冬奥会、世界杯、NBA 等行为及时作出禁令,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依法审理涉百度、腾讯等侵权案件,判决全市首例适用惩罚性赔偿涉外专利侵权案,保护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对植物新品种、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新类型案件审理,保护农林种业安全和科技创新。出台审判委员会纪要,规范涉中医药专利、商标等案件的审理,助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品公司专利权属纠纷案入选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42 项保障措施,在市、区工商联设立 17 个法官商会工作室,及时化解涉民企纠纷。着力服务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审结破产案件 3180 件,完成 167 家企业司法重整,盘活资产 4175 亿元,促进企业重生。经最高法院批复,集中管辖全国涉天房、物产纠纷案件,保障企业加快重整。着力服务金融业健康发展,审结借贷、融资租赁、保险等涉金融案件 132112 件,设立金融法庭,创新互联网金融审判模式,建立集约化审理平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着力服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大对直播带货、平台购物等新型网络消费案件的审判指导,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服务保障美丽天津建设。落实最严格的司法保护要求,依法惩处制污排污、乱耕滥伐、非法捕猎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审结案件 15601 件,判处罪犯 1208 人,判处赔偿 1.02 亿元。积极推进环境公益诉讼,促进生态环境修复。针对“ 康菲” 案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加强海洋保护司法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用。设立我市首家司法生态修复和示范教育基地,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建立审判专家库,推进环境资源审判“ 三合一” 改革,发挥刑事审判惩罚教育、民事审判救济修复、行政审判监督预防的综合功能,以司法手段护卫蓝天、碧水、净土。
服务保障法治天津建设。审结登记、许可、政府信息公开等行政案件 48644 件。妥善处理涉棚户区改造、违建拆迁等案件,既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重大项目实施,又依法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制定 10 条措施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成立我市首家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 行政机关负责人认真落实行政诉讼法, 出庭应诉率达 99.66%, 较 2018 年上升 76 个百分点。全面完成涉军停偿审判执行任务,审结涉军案件 983 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服务保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审结乱占耕地、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宅基地纠纷等涉农
案件 12213 件,加大对涉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产品销售等案件审判力度。严惩恶意欠薪、拒
[更多资 料+ :114]
第 2 页 共 6 页
[更多资料+:114]
不支付劳动报酬等犯罪, 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快审快执, 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 1.22 亿元。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出台人民法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推动审判力量下沉,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参与无讼乡村建设。天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治理、强化配套改革等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全市法院派出驻村工作队 20 个,选派第一书记 9 名,开展驻村帮扶。
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大局。出台 37 条举措,加强疫情防控司法保障。依法惩处严重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坚持善意文明理念,妥善审理、执行因疫情引发的劳资用工、购销合同、商铺租赁等案件 6622 件。针对履约难等问题,准确适用“ 不可抗力” 规则,加大调解力度,审慎采取保全、查封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对涉隔离点建设等案件,耐心细致做好释法说理工作,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全市法院选派 5942 名干警下沉社区村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三、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持续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全面贯彻实施民法典,审结涉民生案件 441633 件。对家庭暴力、拒不赡养老人、遗弃虐待儿童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362 份、家庭教育令 24份,选派 139 名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设立家事、少年法庭,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妥善审理涉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等新型劳动争议案件,加强对新业态从业者权益保护的司法应对。妥善审理商品房预售、建设工程、少儿教育培训等涉众型合同纠纷案件 89956 件,落实保交楼、稳民生要求。依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审结我市首例“ 人脸识别” 案,对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信息的行为依法严惩。加强对公民名誉、荣誉等人格权的司法保护,依法审理贬损袁隆平、四川凉山救火烈士名誉等案件,通过司法审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困难当事人的司法救助,缓减免诉讼费 634.06 万元,发放司法救助款 8377.46 万元,体现人民司法的关怀温暖。
着力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聚焦群众诉讼过程中的“ 急难愁盼”,开展“ 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 创建活动,推出便民利民措施 130 项。针对立案难,持续推动立案登记制改革,坚决纠正年底不立案,全市法院当场立案率达 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个百分点。针对诉讼不方便,坚持把最好的场所、最优的服务提供给群众,全市 22 家法院基本完成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实现立案、保全、送达等诉讼服务事项一站通办、一网通办。针对诉讼时间长,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清理,大力推动简易、速裁程序适用,成立 21 个速裁法庭,79.52%的物业服务、交通事故等纠纷通过速裁、简易程序予以化解。
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开展涉民生、涉中小企业、涉X政机关等专项执行行动,公布失信被执行人 19.2 万人次,在招投标、融资租赁、高消费等方面加强联合惩戒,判处拒执犯罪 192 人,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同比提高 111%。针对查人找物难,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协作,市及 16 个区全部建成司法裁判执行联动中心,建立不动产司法拍卖联动机制,健全网上查控、拍卖系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