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青海法治报/2023 年/2 月/14 日/第 009 版专题
厚植为民情怀

书写实干担当
[更多资料+微 信:114]
[【更多资料+:114】]
——2022 年西宁市两级法院工作综述
青海法治报· 法眼记者 郭佳[更多 资料+ :114]
“ 受理各类案件 74856 件,审结 61633 件,分别占全省法院的 54.4%和 52%,结案率 82.3%,结收比 101.2%。其中,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 7776 件,审结 6491 件,分别占全省中级法院的 61.6%和 60%,结案率 83.5%,结收比 106.1%⋯⋯” 这组数据是 2022 年西宁市两级法院工作的成绩单。
不断提升审判质效,让天平擎得稳、正义不迟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法院矢志不渝的追求。2022 年,西宁市两级法院对标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勇于担当、守正创新,在司法为民中服务中心大局,在惩治犯罪中保护人民,捍卫公平正义。
聚焦主业 狠抓司法办案
一切为了人民,是法治建设始终坚守的初心。2022 年,西宁市两级法院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司法办案。
2022 年,西宁市两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 1331 件,判处 1774 人;审结严重暴力、“ 盗抢骗”“ 涉枪涉爆” 等犯罪案件 591 件 777 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审结职务犯罪案件 18 件 18人; 审结危险驾驶、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 电信网络诈骗、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 430 件 443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适用非监禁刑 949 件,免于刑事处罚 5 人,办结减刑、假释案件 967 件。
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审结全省首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加大对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力度。依法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54 件,落实社会调查报告、庭审教育等制度,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法院联合城北区政法各单位设立全省首家刑事速裁法庭,推动刑事案件驶
入“ 快车道”。
化解争议 保障群众权益
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原则,审结一审行政案件 92 件,行政非诉案件 42 件。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应诉率达 94.4%。
健全完善行政纠纷联动预防化解体系,大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和源头治理,依法审结房
屋拆迁、土地征收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行政案件 58 件,运用协调手段化解“ 官民” 纠纷 22 件。
妥善审理征收拆迁项目行政赔偿案,用裁判的方式明确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的边界。积极延伸司法职能,通过府院联动、法官说法、观摩庭审等多种途径,凝聚起法治西宁建设的整体合力。
面对疫情冲击,西宁市两级法院闻令而动、逆行出征,集结干警下沉“ 疫” 线 2 万余人(次),西宁市中院向 7 个基层法院捐助抗疫物资 35 万元;及时制定司法保障措施,快审快判妨害传染病防治犯罪案件,妥善审理疫情期间的劳资用工、商铺租赁等纠纷案件,以司法之力服务疫情防控大局。
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前调解案件 3506 件,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983 件,联合西宁市司法局挂牌调解工作室,引入 6 家调解机构同步开展调解工作。
贯彻理念 护航经济发展
第 1 页 共 3 页[更多资料 + :114]
城西区法院首次在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中以法官寄语的方式传递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
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与大通县工商联共同设立“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以司法方式支持“ 商人纠纷商人解”。
西宁市中院联合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西宁市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实施细则》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司法保护,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
一个个举措、一个个亮点见证了西宁市两级法院干警一年来砥砺前行的坚实步履。
制定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审结一审商事案件 12403 件,全面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审结买卖、担保、融资租赁等合同纠纷 11771 件。建立涉民营企业立调审执衔接机制,审结股东出资、股权转让、决议效力等公司内部治理纠纷 197 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深入民营企业进行“ 把脉问诊”“ 法治体检”,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 国之大者”,完善不同诉讼程序和责任承担的衔接机制,审结环境资源类民事、行政案件 234 件,审结危害野生动物、污染环境等犯罪案件 7 件 18 人,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规则、裁判方式,审理知识产权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