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料+:114】]
农民日报/2023 年/2 月/23 日/第 008 版对话
金融强农之路,农村中小银行怎么走?
——对话廖显江、关存浩、谷慧钧
主持人 农民日报· 中国农网记者 刘知宜
嘉宾[更多资料+ :114]
廖显江 四川省雅安市农村商业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关存浩 安徽省宿州市农村商业银行X委副书记、行长谷慧钧 河北省张北县农村商业银行X委书记、董事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涉农金融是建设农业强国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部署,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趋向多元化,对农村金融供给提出新要求。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涉农金融体系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正在不断以创新发挥金融“ 活水” 作用。目前农村金融是否仍存在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金融供应链怎样与农业产业链更好结合?农村中小银行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本期对话邀请来自四川、安徽、河北的农商行负责人,共同探讨涉农金融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农村中小银行实力相对于大银行较弱,因此为农业产业链服务时,更需要关注的是产业链前
端和后端。同时还要将金融业务“ 再下沉”,下沉到村庄,下沉到农户家中
主持人: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金融在其中起
到何种作用?在此背景下推进金融强农,应以什么为主要抓手?
安徽宿州· 关存浩:农业强国建设与金融的支持密不可分。多年来我国建立了农村金融支农强农的强健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主力,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的抓手应当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具体来说,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首先是要将服务的硬件重新布局,自动取款机、助农取款点这些硬件的布设必须满足现在农村的实际需求,让农民不出一公里就能取到钱,享受到金融最基本的服务。
其次,还要增加农村客户经理的数量,让每一个客户经理能相对服务更多农业经济主体,这
样服务的质效才能真正提高。
同时,在资金支持的力度上,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还要再进一步提高,我们说要把金融的活水滴灌到广袤农村土地上,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农村每一寸土地、每一户农户都要有金融来支持其发展,金融才能真正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河北张北· 谷慧钧:金融服务在农业强国中扮演着“ 钱袋子” 的角色,为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农牧种植户的转型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尤其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农业克服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疫情等多重挑战,农村金融领域也扛住了肩上的责任,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化解种种风险。当前建设农业强国与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国家部署,持续加大涉农金融供给,倾斜资源配置。
当下,涉农金融的发展要配合好农业强国步伐,需要以科技与金融相结合为抓手,这也是银[更多资料+ :180 914]
行业金融机构转型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非常需要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涉农金融
第 1 页 共 5 页
领域也需要以科技手段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
主持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村金融供给改革和投入也不断升级,当前农村金融
服务在政策与市场上面临哪些新变化?金融供应链怎样做到与农业产业链更好结合?
河北张北· 谷慧钧:近年来,县域多家银行下沉乡村,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看到了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红利市场。
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明显能感受到政策的支持在不断强调普惠金融、优化营商环境,市场方面也迎来机遇期。接下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满足更趋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就需要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种类。举例来说,我们的一些特色贷款项目如“ 甜菜贷”“ 惠农贷”“ 薯业贷”,一听名称就能明白这些贷款面向的是哪一客户群和产业项目,从中也体现出涉农金融产品细化、精确化程度的加深,更多低成本金融资源在向乡村倾斜。下一步,要做好扶持重点群体发展,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乡村大学生等各类群体创新专属信贷产品,以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有效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安徽宿州· 关存浩:政策对于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深,尤其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这是宏观上好的趋势,但对于农村中小规模银行来说,也带来了直面大型银行业务“ 挤压” 的挑战。尤其在市场融资需求收缩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压力更大,也更需要主动出击实现突围。大型银行在利率上占优势,科技技术水平也更领先,农商银行要与之进行业务上的有效竞争,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就必须将自身的金融业务“ 再下沉”,假如说我们原来的目标是将业务从县域下沉到乡镇,那么现在就要下沉到村庄,下沉到农户家中。
作为农商银行来说,本身实力相对于大银行较弱,因此我们为农业产业链服务时,更需要关注的是产业链前端和后端。例如,安徽宿州的符离集烧鸡闻名全国,是本地的核心产业之一,农商行就为产业链前端的养殖户和后端的销售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打好“ 配合仗”,照顾到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在辖区内形成各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链条。
四川雅安· 廖显江: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把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上升到法律层面,要求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二是《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首次建立一揽子、常态化的考核体系,系统性评价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这表明国家对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要求更加全面、更加精准。
而就市场的变化而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引导了新的金融需求方向,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根据需求主体分层提供相应金融服务。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需要金融机构从传统营销模式向现代科技营销模式转化,进一步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经营和消费金融服务支持。
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需求趋向多元的现状下,金融供应链和与农业产业链有机结
合,必须要推进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农户以及上下游经营主体等紧密联结。
为此,首先要加强金融机构与同业的合作,凝聚金融领域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合力,搭建政银立体式、全方位、系统性合作,支持乡村振兴,用好用足农村普惠金融领域差异化政策,与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合作。
其次,金融支持要注入农业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支持它们发挥龙头作用,助力下游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及资产获取金融支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1+N” 信贷模式,这样可以增强产业链各主体的交易黏性和信用韧性。此外,还要重视科技的赋能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原本零散孤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连成整体,提供兼顾综合性和差异化的新金融服务,以帮助生产端、销售端与消费端无缝对接。[更多资料 + :114]
农村地区“ 贷款难”“ 贷款贵”,表面上是缺资金,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下一步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有效防控和缓释农业风险
主持人:过去我们常说“ 贷款难”“ 贷款贵” 是农村金融的难点与堵点,现在这一状况是否
第 2 页 共 5 页
得到改善,还存在哪些堵点问题亟待解决?[更多资料+:114]
四川雅安· 廖显江:农村地区“ 贷款难”“ 贷款贵”,表面上是缺资金,实质上是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这是一个需要双向取信实现供需匹配的系统性工作。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特别是要让农村地区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银保监会明确要求各家银行单列涉农和普惠型涉农信贷计划,努力实现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截至 2022 年 10 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 48.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66%,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16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金融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上,“ 贷款难”“ 贷款贵” 的问题改善已经取得极大成效。
目前,农户和涉农主体抵质押物欠缺、农业风险大、资产登记信息不完善以及金融消费意识欠缺等问题仍然长期存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协同联动,整体性、系统性地解决这些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全面掌握和有效采信农户、涉农主体的实质性资产投入,给予适当的信用贷款额度,积极引导农户和涉农主体在主动消费金融产品等方面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河北张北· 谷慧钧:“ 贷款难”“ 贷款贵” 的声音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历程,今年是我从事银行工作第 34 个年头了,这个现象仍然是制约农村和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和难点,也是一个市场普遍现象。当然,也侧面反映出不少行业问题,比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