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114】]
[更多 资料+ :114]
[更多资料+:114]
[更多资 料+ :114]
中国经济导报/2023 年/2 月/28 日/第 007 版投资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精准发力

有效投资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
2022 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国稳投资压力较大。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按照X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托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统筹实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系列投资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 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 9.4%,增速比整体投资高 4.3 个百分点,且连续 5 个月保持在 8%以上,成为稳定宏观经济的“ 压舱石”。
政策设计创新精准
资金投放快速及时
2022 年 6 月 29 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拟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资 3000 亿元。2022 年 8 月 24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在 3000 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 3000亿元以上额度。
作为新形势要求下探索的投资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宏观和微观相衔接,投资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结合,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相匹配,储蓄和投资相贯通,发展和安全相统筹,对扩大有效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具有资金期限长、成本低、用途灵活等优势,符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资金需求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回收期限长等特点,能够有效满足重大项目建设的资本金需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坚持市场化运作, 由三家政策性银行按市场化原则, 根据项目质量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无须地方政府出具还款承诺或承担兜底责任,不会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此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要求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金融工具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且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这一系列原则确保了有效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坚持“ 成熟一批,实施一批”,不搞大水漫灌,优先支持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列入规划、比较成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资金投放过程中,筛选的项目属于“ 十四五” 规划 102 项重大工程、有关重点规划等范围,同时项目应有经济效益、能尽早开工,项目所属领域、成熟度以及入库情况等应符合有关政策要求。通过明确要求、认真审核,不仅确保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精准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也能快速、精准打通部分项目资本金未及时到位所造成的堵点,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并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促进有效投资增长。
合作分工配合紧密
项目落地有力有效[更多资料+ :114]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实施以来,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分工合作、紧密配合、共同发力。为加快工作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建立了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银保监会、有关政策性银行等
第 1 页 共 3 页
作为成员单位,实施联合办公、并联审批,资金筹集、基金投放、基金管理各环节分工明确、流
程清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高效推进。
一是提高备选项目质量。按照“ 成熟一批、推荐一批、随时推荐” 的思路,严格落实项目在投向领域、前期工作、负面清单等方面的管理要求,迅速组织筛选备选项目,推荐给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由三家政策性银行按市场化原则独立评审、自主决策,从中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