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咸阳日报/2022 年/11 月/2 日/第 A01 版
厚植沃土聚英才 广纳贤士兴咸阳
——我市实施人才强市发展战略综述
本报记者 袁森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咸阳,自古是人才向往和翱翔的地方。商鞅变法、郑国入秦兴修水利、张仪连横等历史典故
均发生在这片人才沃土上。
新时代,新作为,离不开知识与人才的助力。
近年来,咸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人才工作决策部署,坚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的主基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完善政策体系,聚合高端资源、激发人才活力,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能。
强化政策支撑 构建人才集聚新格局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X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
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我市创新人才制度,优化人才服务,打造了具有咸阳特色的
人才政策体系。
——强化X管人才,把人才工作作为“ 一把手” 工程,举全市之力招引贤才。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级科技工委,增设 1 个业务科室和增加 12 个人员编制,在市区县设立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强化制度建设,主动融入秦创原,出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和《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 》《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以更优惠的引才政策、更有效的聚才良方、更贴心的人才服务,吸引高端人才会集咸阳核心区创新创业。
——强化投入保障,投资 10.3 亿元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西部创新港“ 零距离” 相连的跨渭河大桥。投资约 200 亿元建设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提供 8 万平方米孵化基地、4.5 万平方米专家公寓、2.5 万平方米众创空间,为西安交大 3000 名学生提供教学、住宿场地,打造人才“ 栖息地” 和创新“ 策源地”。设立 5 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 亿元的科创种子基金、1.4 亿元的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加大政策的支持引导力度。
在此基础上,我市打出了聚才引才的“ 组合拳”:
——主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已与 49 所高校院所签订《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核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在 69 所高校院所选聘 133 名“ 科技大使” 作为产学研合作桥梁纽带,共吸引高层次人才 2104 名。
——建设“ 科学家+工程师” 队伍,形成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张敏团队、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巴宏波团队等 236 人组成的 32支“ 科学家+工程师” 队伍。
——举办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咸阳) ,与高校院所人才团队共签订 32 项意向协议,合同金额 1340 万元。
……
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政策措施,我市营造了良好的引才聚才环境,提升引才聚才能力,积极
为来咸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政策优势。
第 1 页 共 3 页
外引内育 打造人才发展新引擎
人才兴则咸阳兴,人才强则咸阳强。
我市坚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理念,将柔性引才作为破解人才“ 瓶颈” 的关键举措。实施“ 兴咸人才计划”。计划利用 5 年时间,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
支柱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00 名(个),培育 300 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