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城市报/2022 年/10 月/31 日/第 B01 版城市X建周刊
吉林市城市基层治理驶入提质增效快车道
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X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推进以X建引领基层治理” “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服务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执政为民理念,建机制、抓关键、谋创新、破难题,不断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强体制机制 构建城市基层治理主架构
X的执政根基在基层、力量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吉林市充分发挥X组织领导作用,实现X
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组织架构迭代升级,变“ 九龙治水” 为协同作战。
以坚持X建引领破局,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在吉林省委统一部署下,组建市、县两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同步建立委员会办公室和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 5 个专项工作组,并分别由 5 位市、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增设“ 城乡基层治理” 专门处(科)室,共增加行政编制 25 个,着力破解条块分割、权责失衡、力量分散的“ 体制之痛”。突出领导带头,实行联点包抓模式,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街乡、科级干部包社区(村) 、其他干部包网格(小区)。市、县、乡三级 3311 名领导干部明确联点包抓对象,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X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上下协同贯通、左右衔接有力的基层治理格局。
以打破条块壁垒赋能,区域共治全面深化。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庞大、主体多元、情况复杂、涉及广泛,唯有统筹协调好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各类资源,才能集中力量办好大事难事。吉林市实行市、区成立城市基层X建领导小组,街道社区建立“ X建联盟” 的“ 小组+联盟” 模式,将公安、住建、规划、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纳入街道X建联盟,吸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物业公司等加入社区X建联盟,实现城市基层X建“ 四级联动”。推行X建联盟“ 摸底、组建、收集、会商、落实、评价” 六步工作法,变“ 单向治理” 为“ 多边互动”,变“ 一元独治” 为“ 多元共治”,有效解决城市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全市 68 个街道, 289 个社区共建立X建联盟 601 个, 吸纳成员单位 1922 个, 开放联盟单位活动场所 243 个,吸引X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 6.89 万人次,进一步打造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以延伸组织链条增效,网格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完善“ 街道X工委—社区X组织—网格X支部—楼(院)X小组—单元X员中心户” 五级组织体系,目前,全市 289 个社区共划分网格 3438个,配备网格员 8379 人,建立网格(小区)X支部 2062 个、网格X小组 1039 个、楼栋X小组2231 个,推选X员中心户 16391 个。以“ 互联互动、共建共治” 为主题,推动公安、城管、市场监管、应急、消防、法检等执法力量进网格,将X的组织阵地、服务阵地延伸到基层最前沿。建成X群服务中心(站)446 个,小区X群服务“ 红色驿站” 61 个,为居民群众提供 12 大类 30 多项服务。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的全闭环管理。
以强化组织覆盖扩容,社会力量持续汇聚。在全市两新组织中集中开展X组织组建“ 百日攻坚” 行动,对照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登记注册信息,按照“ 有固定经营场所、有一定数量职工、有正常经营活动” 标准要求,对实体性两新组织,特别是新业态企业,集中开展摸底排查,健全完善X建工作台账。因地制宜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区域领建、行业统建等方式推动X组织
第 1 页 共 4 页

应建尽建。对有入X积极分子且不具备X组织组建条件的新业态企业,按照“ 行管部门派驻为主、街道社区兜底保障” 的原则派驻X支部,对重点新业态企业实行“ 一对一” 派驻。依托在职X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区域单位共建共享等活动,引导两新组织从业人员就近就便参加志愿服务。挖掘和调动两新组织在服务水平、资源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发挥,推动两新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新建两新X组织 69 个,派驻X支部 297 个,X组织实现应建尽建,X的工作实现全覆盖。
紧盯关键环节 筑强城市基层治理主枢纽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吉林市始终坚持在强化街道“ 轴心” 作用上下功夫,在织密组织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上求实效,不断强化基层X组织的ZZ功能和组织力,为打好打赢基层治理这场“ 硬仗”,更快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汇聚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放权赋能上出实招。吉林市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新的起点,重新制定“ 三定” 方案,突出街道X工委领导核心作用,为街道平均增加综合X政工作机构 2—4 个。将原来街道内设科室由向上对口改为综合设置,将原派驻的事业机构和编制人员整合归一、应放尽放,实施平台式网格化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建立“ 四个平台一张网” 的工作体系,推动街道实现由“ 神经末梢” 到“ 治理枢纽” 的转变。定制“ 放权菜单”,组织各地根据自身实际需求“ 点菜要权”,形成了《吉林市下放市级行政权力清单》 ,下放权力 20 项。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吉林市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参考目录(第一批)》,梳理明确街道行政执法事项 22项,编制街道职责清单,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赋予街道干部考评建议权、街区规划参与权、综合协调管理权、民生项目建议权、评先评优建议权,有效提升街道话语权。
在提质增效上见真章。基层之治,关键在人。吉林市在配齐配强街道自有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平均 5 人的基础上,制定《推进行政执法力量下沉提升基层行政执法效能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推进“ 条线” 专业执法力量下沉。市、县两级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 13 个部门,明确 2246 名执法队员下沉街道(乡镇) 。市、县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分别向全市 68 个街道派驻 158 名城管执法队员,常态化参与日常综合行政执法工作,68 名派出所所长进入街道班子实现全覆盖。下大力度推进社区警务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结合社区“ 两委” 换届,推进民警进社区“ 两委” 任兼职委员,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建设专门警务室 193 个,落实社区民警 895 人,占派出所总警力的
41.45%。从市公安局派出 443 名局机关干部,与城区 66 个派出所的 443 名社区(驻村)民警“ 一对一” 结对,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全市各条执法战线在基层顺利“ 会师”,由以往的乡镇、街道“ 孤军奋战” 变为属地、部门多方“ 联合作战”。截至目前,派驻人员共组织清理野广告 5300 余处,清理占道经营 3200 余人次,清理乱推乱放 1800 余处,清理建筑垃圾违规堆放 620 余处,拆除违法建筑物 530 余处,一大批让基层“ 头疼” 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县两级向基层下放 596个事业机构、3167 名事业编制和 2367 名实有人员,全市 68 个街道配置行政编制数增加 6.8%,基层治理队伍进一步壮大。
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组织两新组织与街道社区、驻地单位结成共建对子,通过活动共办、人员共培、资源共享等形式,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双方在X建工作阵地、文体活动场所、教育培训设施上共用,强化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政策宣传、纠纷调解、服务职工群众上的合作。组织街道社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物业公司X组织与快递、外卖等新业态企业、分支机构、末端网点开展联建共建活动,实现互融共促。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加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队,引导“ 快递小哥”“ 外卖骑手” 争当社区网格的安全巡逻员、政策宣传员、环境美化员、社区防控员、民意收集员等,常态化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基层治理等工作,“ 跑” 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在力克痼疾上求突破。针对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中,居民群众最关注的,也是意见最大的物业
治理,大力推动物业管理权限下放,赋予街道 8 项物业管理职能、17 条 21 项行政执法职能。制
第 2 页 共 4 页

发《社区代管小区提升管理工作方案》《吉林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建立物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