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闽东日报/2022 年/5 月/17 日/第 001 版
“ 宁聚” 八方英才 谱写“ 宁德篇章”
——宁德市人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郭晓红
近年来,宁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念好新时代“ 人才经”,深入实施“ 三都澳人才计划”,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为加快打造“ 增长极”、建设“ 四个区”,奋力谱写“ 宁德篇章” 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坚持X管人才
凝聚人才发展合力
坚持X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坚强保证。省委对宁德提出:“ 深化‘ 三都澳人才计划’ ,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打造吸引和集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人才的高地。” 市第五次X代会提出:“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构筑人才‘ 蓄水池’ ,增强发展‘ 源动力’ ”。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方向。
市委始终坚持X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X
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政策是“ 撬动” 人才的有力杠杆。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宁德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一揽子人才创新政策,推出一系列重点工程,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为各类人才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聚焦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先后出台《关于实施“ 三都澳人才计划” 的意见》及《宁德市“ 天湖人才” 评价认定办法》等 68 项政策措施,贯穿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评价认定、激励服务全过程,构建起具备较强竞争力的“ 1+N” 人才政策体系。2017 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投入人才专项经费 6.1 亿元。
围绕“ 多上几个大项目、多抱几个‘ 金娃娃’ ”,推进宁德时代 21C 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共建设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人才平台载体 355 家,宁德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和不锈钢生产基地。
得益于好政策的加持, 一大批高端产业、 民生等领域优秀人才迅速向宁德聚集。 2017 年以来,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 600 多人、专业技术人才 7000 多人、技能人才 3.4 万多人,增长率高达362%、289%和 217%,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其中,引进认定国家级、省级重大人才
487 人,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 4224 人、市级高层次人才 5102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国家级高端人才项目连连实现零的突破,为主导产业爆发式增长注入人才活力。
拓宽引才渠道
盘活人才“ 蓄水池”
今年 1 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联合发文,确认了宁德市第一批柔性引进人才。今后,他们将在科研立项、参评重大奖项、推荐社会荣誉等方面享受全职引进人才同等待遇。
宁德,通过创新柔性引才借智等举措,广开进贤之路,打造了“ 宁智回归” 工程等一批有影
响力、体现区域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拓宽人才招引渠道,人才和项目“ 一起来”。宁德市充分发挥在外商会、驻外机构、在外人
第 1 页 共 3 页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才工作站及华侨团体资源优势, 通过邀请宁德籍在外高层次人才返乡, 举办高端人才峰会等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和项目回归。近年来,对接在外高层次人才达 2800 余名,达成意向合作项目 200余个。
大力实施社会事业人才强基工程。建设市级名医“ 师带徒” 工作室 34 个,开展“ 师带徒”
430 人次,18 人晋升硕士生导师。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129 个,帮助培养本土人才 581 人,闽东医
院马芙蓉名医“ 师带徒” 工作室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深入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
程,入选省杰出人民教师 12 人,省特级教师 92 人,省级名师 18 人、名校长 11 人、学科带头人
204 人。
大力推进大学生实习“ 扬帆计划”,深化“ 校地合作”,与高校院所成立 3 个联合研发中心,与北大、清华、人大、厦大等著名高校达成合作 270 多项,接收 1460 名北大、清华、人大、厦大、南大等知名高校大学生来宁开展社会实践。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促创业的若干措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补贴和担保贷款。截至目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