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资料+微信:180914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你要的全都有/每天稳定更新】
遵义日报/2022 年/5 月/17 日/第 001 版
智汇遵义 才聚黔北
——我市人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金枭枭
这是一项改革创新的事业。
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人才沃土。
从全面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到深化培育人才发展新优势,从作出加快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到部署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X管人才原则,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汇聚了 105 万人才,奏响了人才发展与遵义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为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我市不断创新X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X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作用,
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将“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更名为“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动“ 主要领导” 抓“ 人才第一资源”。研究制定《遵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运行规则(试行) 》 ,细化成员单位职责任务,科学制定议事决策程序,形成X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让X管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破除人才“ 政策藩篱”。以规划引领,从机制壁垒、身份编制到福利待遇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2021 年以来,新制定人才综合类文件 2 个,人才引进使用服务类文件 7 个,行业产业人才政策 2 个,修订人才工作制度文件 8 个,为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创优环境纳贤才
人才成就事业发展,事业发展造就人才。
我市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方式方法,努力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
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 送考上门” 招才引智。这些年,围绕发展需求,通过省人才博览会、高校专场招聘等平台,先后组织到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开展“ 送考上门”,靶向签订就业协议。
——创新推进柔性引才。树立“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理念,制定遵义市“ 资智回遵” 计划工作方案,印发《遵义市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计划》《遵义市“ 节假日专家” 实施办法(试行)》,一体化推进柔性引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人才供给体系,形成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聚才制度环境。
——精准培养,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围绕“ 四新” 主攻“ 四化”,推动全市用人主体单位积极制定人才培养配套措施,扎实开展《强化人才支撑,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个渠道” 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