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民主协商报/2022 年/8 月/15 日/第 004 版专版
未雨绸缪抓好粮食安全“ 国之大者”
省政协X组成员、副主席 贠建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变局的深刻洞察、对“ 中国之治”的深入思考、对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为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一篇文章的开篇之笔。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
一、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建X百年,围绕土地展开的革命都是生死存亡的命题。在新中国历史上总共进行了 6 次土地
革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有力回答了“ 谁来养活中国” 的问题。
早在 2013 年,总书记就讲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耕地问题层出不穷,建立遏制耕地“ 非农化”、基本农田“ 非粮化” 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就得要采取“ 长牙齿” 的硬措施实现耕地保护,不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二、种业振兴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
种优则粮丰,种子是我们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现代种业发展作出的重要指
示,把种源安全提升到了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在我国农作物生产中,80%的种子是靠企业提供的,但是多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全球前 10 没有一家企业是国内的,种业振兴任重道远。
农业农村部从 7000 多家农作物种业企业中遴选出 69 家阵型企业,作为骨干力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种业振兴。我省也在不断加强育种科研攻关,启动平凉红牛、河西肉牛、肉羊以及马铃薯等良种联合攻关。
三、科技创新是粮食安全的出路所在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耕地就那么多,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