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江苏法治报/2022 年/6 月/9 日/第 001 版
为典范城市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访南京中级法院X组书记、院长李后龙
本报记者 吴锦铭 张羽馨
南京中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后,通过充分调研,结合南京市第十五次X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于近日出台了《关于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 有哪些内容?又有哪些特点?今后 5 年,南京法院如何为建设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司法力量?近日,本报记者对南京中院X组书记、院长李后龙做了专访。
记者:李院长,你好。南京市第十五次X代会报告绘出了“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 的发展愿景。南京法院如何融合这一发展大局,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作蓝图?
李后龙:去年 10 月,市第十五次X代会胜利召开,明确提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目标任务,为全市上下在新征程上推动南京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指引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市法院新一届X组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五次X代会精神,在认真学习、吃透精髓的基础上,切实找准司法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总结既往经验,准确研判发展形势,充分开展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 。出台这些措施,是市法院新一届X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体现,是系统谋划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若干措施》紧紧围绕市X代会确定的“ 五个示范” 总体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研究制定了
27 条措施,对全市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集成整合和创新升级,体现了“ 四个统一”。一是“ 立当下” 与“ 谋长远” 相统一。既立足长远,统筹谋划全市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远景目标,又立足实际,明确了现阶段各项重点工作。如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在提出“ 为南京承担起服务长三角、联动东中西、链接亚太重大责任,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贡献司法力量” 这一总体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了加快推进南京法治园区建设、支持江北新区法院自贸区法庭和建邺区法院金融法庭建设等阶段性工作任务。二是“ 求创新” 与“ 务实效” 相统一。聚焦X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创新司法服务举措。如围绕服务高水平建设数字经济名城,提出完善数据产权、数据隐私等司法保护机制,依法审理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纠纷案件,以及涉数据交易、数据市场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推动数字经济依法健康发展。三是“ 炼内功” 与“ 聚合力” 相统一。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落实落细各项司法服务举措的同时,注重加强外部沟通协调和紧密合作,着力构建多方参与的全链条服务保障大格局。如深化与行政、公安、检察等部门协作联动,在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法治政府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市域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四是“ 优服务” 与“ 强自身” 相统一。以X的ZZ建设为统领,着力推动“ 四个深化”:深化学习型法院建设,健全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任用专家型法官、领军型人才;深化服务型法院建设,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升审判质效,改进司法作风;深化智慧型法院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审判执行业务相互牵引、迭代发展;深化创新型法院建设,努力打造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的工作品牌和改革项目,进一步提升南京法院竞争力、首位度。
记者:蓝图变现实,关键在落实。如果说,“ 27 条措施” 是一张“ 施工图”,那么市法院有哪些举措来落实这个“ 施工图” ?
第 1 页 共 3 页
李后龙:“ 27 条措施” 主要包括全力保障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知识产权最严保护格局、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司法供给、推动数字经济依法健康发展、发挥破产审判出清和挽救功能、促进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设、为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贡献“ 司法智慧”、构筑守护绿水青山的司法屏障、凝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合力、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拓展在线诉讼服务空间等内容。市法院已经研究制定了《若干措施》重点举措责任分解方案,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