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山西法制报/2022 年/6 月/17 日/第 005 版司法行政
扎根群众沃土的司法创新之花
——记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治市上X区司法局韩店司法所
本报记者 邢晓瑞 通讯员 牛忠强 王海波
巍巍太行山,层峦叠嶂;滔滔漳河水,川流不息。在山之西麓、河之南畔的高山盆地之中,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山西省长治市上X区。千百年来,这块土地既传承着祖辈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文化基因,也浸透着太行儿女心忧家国、为民所系的质朴情怀。
韩店街道是上X区的主城区,下辖 16 个行政村、6 个社区。辖区内流动人口众多,交通四通八达,村情民情复杂,管理难度大。作为承担着辖区内民事纠纷调解、法治教育宣传,矫正对象管理、公共法律服务的韩店司法所,却始终不畏艰难,坚守为民情怀,把司法行政工作牢牢植根于群众沃土之中,用自己的特色工作和骄人业绩成为盛开在太行山上的一朵耀眼的司法之花。
一张小卡片 架起调解连心桥
一件民事纠纷,小则涉及家庭,大则连乡通村;轻则吵闹不安,重则动骨伤筋。为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甚至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在韩店街道的每户居民家中,都有一张民事纠纷调解联系卡,上面写着“ 有纠纷找调解” 的字样,并落有韩店司法所的 24 小时联系电话。同时,为了及时化解纠纷,平息怨气,韩店司法所还总结了“ 多帮一” 工作机制,即:发挥全科网格员作用,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发挥调解员作用,及时受理化解矛盾纠纷;发挥当事人亲朋作用,感召当事人心理平复;发挥村民代表和法律明白人作用,引导公平正义导向。确保小事不出村和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2021 年初,韩店街道某村根据防疫要求,在村口设置了卡口。一天傍晚本村村民李某骑电动车载着孩子走到村口时,由于天色渐暗,视线不好,误撞到卡口栏杆造成骨折。李某以村委没有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为由要求村委进行赔偿,但是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分歧较大。韩店司法所了解情况后,向李某耐心讲解疫情防控要求,同时向村干部讲述李某因骨折不能外出务工的难处,依法调解,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成了补偿协议。在司法所的建议下,各村均设置了警示标志牌。
农村工作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仔细总结和分析,总有它的普遍性,规律性和预见性。多年来,韩店司法所把调解工作重点放在“ 防” 上,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对可能发生的纠纷矛盾提前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措施。2018 年,韩店司法所承担了推进某村城中村改造签约工作任务。接到任务后,司法所的同志们先是了解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吃透改造方案,对相关政策熟记于心,以便及时准确回答群众的提问。那段时间同志们每天蹲在村里,白天讲政策,晚上统计数据,仅用了 10 天时间就成功签约 711 户,签约率达 90%以上,大家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领导的表扬。
一支小分队 温情普法到乡间
普及法律常识,提升群众法律素养,是基层司法所的重要任务,也是助力“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为使群众能及时了解新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韩店司法所专门组建了一支普法志愿服务队, 常年行走在为群众普法的乡村道路上,出现在为群众化解纠纷的田间地头,以良好的形象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助力建设“ 法治乡村”。这支普法志愿服务队共 6 人,除了司法所工作人员外,还有退休老教师、老法官,另外还有一名会吹拉弹唱的说书艺人。他们不仅随时随地开辟普法课堂讲解,还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来传播法律知识。作为专职的普法队伍,要真正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除了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外,
第 1 页 共 3 页

更重要的是“ 打铁还得本身硬”,只有较好掌握法律法规知识和政策,才能深入浅出的向群众讲解好,宣传好。为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普法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加强学习之余,主动前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人民法庭等单位进行“ 充电”。此后,这支小分队成为活跃在韩店街道的一道靓丽风景,他们逢人必谈普法工作的重要性,逢会必讲法律知识,林间羊肠小道,农户院落,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非法集资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切实做好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大普法和防非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2021 年 6 月,韩店司法所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