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商洛日报/2022 年/4 月/22 日/第 001 版
文明实践润心田
——洛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赵晓翔
文明实践,凝心铸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亮丽的外表,而在于洋溢的内在精神,蕴
含的文明程度。
春日时节,走进位于秦岭深处的洛南,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城乡的“ 红马甲”,他们奔走在全县各个领域、遍布在各个角落,用文艺形式宣讲理论政策,用惠民演出丰富群众生活,用真情服务对接群众需求,通过移风易俗改变陈规陋习,发挥了文明实践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良好作用。
刚刚过去的 2021 年,洛南县精神文明建设百花齐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姹紫嫣红,一个个崭新的平台,一个个创新的阵地,一个个鲜活的载体,不断擘画着文明洛南的壮美画卷。洛南县紧扣“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目标,建立“ 三项机制”、组建“ 三支队伍”、突出“ 三个重点”,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全线展开、全域覆盖、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创新“ 三项机制”: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
“ 每天茶余饭后我都会来文化广场和邻居们健身聊天,感觉心情很放松。” 景村镇御史村村支书郭夏锋高兴地说,御史村因势利导、盘活资源,在这里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建设了村史馆、家风家训馆、农耕文化馆、四为书院,这里已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乐园。在洛南,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共有 200 多个。
洛南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建立一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三项机制”,统筹各类资源,盘活各种资产,利用移民搬迁安置点、文化站(所) 、旅游景区等场地,不断强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坚持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一盘棋” 谋划,创新推行“ 3355866” 运行模式,组建三级组织体系、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和五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五大实践平台和八大实践基地,采取六种实践形式,开展六项实践内容,搭建“ 1+16+247+N” 组织架构,建设 1 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 个文明实践所、247 个文明实践站、N 个文明实践点,形成“ 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 的良好格局。
组建“ 三支队伍”:强化文明实践组织建设
“ 返乡第一时间向居住地报备!”“ 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卡!” 在古城镇中联村,由村干部、片长、留守妇女组成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排查返乡人员,用“ 志愿红” 守好群众“ 健康绿”。
洛南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建设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