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双鸭山日报/2022 年/6 月/23 日/第 001 版
喜看赫乡“ 绽” 新颜
——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农旅文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综述
本报记者 杨启坤
“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 蜚声世界的《乌苏里船歌》 ,传唱的就是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画面。
近年来,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 四基地一窗口” 发展战略,依托“ 一首歌、一条江、一民族”,积极探索“ 农业+旅游+文化” 的赫哲风情农旅文融合发展新模式,全力打造生态产品高地、文脉传承宝地、民族旅游胜地,推动乡村振兴。
先后被授予“ 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 全国生态文化村”“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等荣誉称号。昔日《乌苏里船歌》创作地、边境小渔村正上演着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续写赫哲人生活巨变新篇章。
农业为基“ 数字” 打通致富路
四排赫哲族村妇女主任黄维玲带领村内十余名妇女建成黑龙江赫香鱼产品公司,生产赫哲族传统风味鱼产品,公司主要产品有赫乡风味鱼罐头、赫乡风味鱼松、赫乡风味鱼干、赫乡鱼松月饼等四大类 15 个产品,实现了民族产品对外销售,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
为打开农产品销路,四排赫哲族村X支部积极引导村民利用网络赚些钱,邀请哈尔滨易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李子庚老师为村民进行电商运营指导,教会了村民如何进行网络运营。赫津谷物合作社理事长王福忠向村里人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 我和李子庚老师学习后,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和快手平台发布水稻种植、生长、收割的图片和小视频宣传品牌稻米,慢慢地视频播放量越来越多,购买量也上去了,赚了一些钱,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王福忠还与快手网红“ 咖啡姐” 合作直播带货,进入“ 耕种食客”“ 南海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日常态接单 500 公斤以上,成功地借助网络将自己种植的稻子推向市场。
村民们看到王福忠尝到“ 数字” 带来的“ 甜头” 后,纷纷向他学习商品定位、视频剪辑、营销策略等知识。
旅游为路“ 人才” 打响知名度
几年前,四排赫哲族乡村民从未想过,会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全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在之前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部分村民对发展旅游业是有抵触情绪的,大家纷纷表示, “ 咱们老百姓天生就是种地的,种好地,就有饭碗可端,搞旅游我们不会干、也不想干”。
为解决这一矛盾,四排赫哲族乡X委政府积极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