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巴彦淖尔日报(汉)/2022 年/11 月/17 日/第 001 版
市卫健委:筑牢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防线
本报记者 杨志利
卫生健康事业关系百姓健康、幸福指数,也是重要的民生事业。筑牢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防线,我市卫生健康部门有哪些安排和部署?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彦民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魏波。
记者: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我们巴彦淖尔是如何做的?
刘彦民:我们严格落实“ 动态清零” 总方针,按照市委、政府安排部署,全力做好医疗防控救治工作。及时完善各类方案预案,保证防控体系高效运转。加强多渠道监测预警,落实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做好院感防控和发热门诊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大力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同时,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设置了 9 家定点救治医院和 14 家规范化发热门诊,现在有救治床位 1030 张、重症床位 368 张、负压病房 10 间,在临河区建成 2000 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其他旗县均按照 500 张床位的标准建设方舱医院。我们组建了医疗救治队伍、核酸采样检测队伍、消毒消杀队伍等,随时可投入抗疫一线。此外,我们通过“ 核酸检测信息系统”“ 到访场所人员流动信息登记系统” 等,为疫情防控提供大数据支撑。
记者:关于抗疫,有什么切身的感受?
刘彦民:我主要有两点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抗击疫情取得今天的成果,靠的是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第二个感受是,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们一直在着力加强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分级化管理,建立健全以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为主导、县级及以上医院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医防融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俗地说,就是既要“ 医”,也要“ 防”,促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资源和能力等方面融合发展,实现从“ 治病为中心” 向“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转变。
记者:市第二医院是我市今年的一个重点项目,现在建设得怎么样了?
刘彦民:市第二医院总投资 1.6 亿元,建筑面积 1.4 万平方米,规划床位数 150 张,包含综合门诊病房楼、呼吸道门诊病房楼、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设施,工程于今年 5 月开工,9 月 20日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
记者:在提高巴彦淖尔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我们有哪些好项目?
魏波:对标国家医疗高水平学科建设方向,我市下大力气争取到了市中医医院与北京中医医院的合作共建项目。该项目今年 5 月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录,市中医医院将作为北京中医医院分院建设并实行一体化管理。项目启动后,北京专家团队将长期派驻 10%
的专业人员,5 年内将输入 10 项先进技术、5 项新方法、20 个新项目。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用地
6.33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12 万平方米,建设床位 800 张,总投资 6.5 亿元。该中心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极大改善我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降低患者外转率,成为我市的“ 区域医疗高地”。
记者:在用好“ 外援” 的同时,更要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