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0 月/25 日/第 001 版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原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X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在全X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 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体现了我们X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坚定信心和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战略定力。
保持经济稳中求进
必须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
实体经济是我国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人类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过去,人类解决温饱和短缺问题,依靠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人类要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仍需要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X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经济建设,从根本上讲,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这必然依赖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发展实体经济是由我们X的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是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2021 年我国 GDP 总量达到了 114.4 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 2012 年的 1.8 倍,占全球经济总量的 18.5%; 人均 GDP 达到 80976 元, 比 2012 年增长 69.7%, 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实体经济,经济基础和发展战略自始至终没有脱离以工业制造为核心的实体经济。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根基,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结构在调整中改善、企业效益趋向好转、新的增长动力机制逐步形成,我国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实体经济作为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活动,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部分。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部门,也是核心部分,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展实体经济必须要抓住制造业这个“ 牛鼻子”,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虚拟经济应当产生并服务于实体经济,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则会产生经济泡沫,带来经济社会风险,甚至削弱整个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和增长基础。我国在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时,必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核心,而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要回归于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否则整个经济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应对当前复杂形势
必须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交织影响,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的根本。
首先,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是提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