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1 日/第 003 版经济学
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朱兰
X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作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做出了我国将在 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 双碳” 目标的提出,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任务更加迫切。
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取得阶段性进展
从 2012 年到 2021 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慢到快、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并于 2016 年成为全球首个建立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
一是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日渐成型。“ 自上而下” 的顶层推动和“ 自下而上” 的基层探索同时推进,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层面,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五大支柱” 体系成型。绿色金融的“ 顶层设计” 覆盖了越来越多的部门,其政策传导和政策工具使用逐步向纵深推进。地区层面,国务院自 2017 年起先后在全国六省九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此外,非试点地区政府和市场主体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绿色金融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是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更加丰富。绿色信贷方面, 《2021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1 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 15.9 万亿元,同比增长 33%。上述绿色贷款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分别为 7.3 万亿元和 3.36 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 67%。绿色债券方面,我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体量迅速扩张,绿色债券创新品种不断丰富,碳中和债、蓝色债券等创新子品种增多,绿色债券规模居世界前列。绿色基金方面,我国目前布局绿色投资相关方向的基金公司已有 50 余家。根据 wind 数据库统计,2021 年绿色投资相关主题基金发行量超过 50只,绿色基金规模接近 8000 亿元,达到历年最高值。碳排放权交易方面,2021 年 7 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金融机构还在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担保、碳金融衍生品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动我国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三是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覆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部门多领域的绿色金融发展框架。《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 》明确规定,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采纳国际通行的“ 无重大损害” 原则,绿色债券更接近欧盟分类方案和全球通行原则;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明确全国碳市场交易方式和结算规则;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降低清洁能源等低碳项目资金成本。政策激励约束体系更加健全,构建绿色金融评价综合体系,将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
四是绿色金融国际引领作用增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指数(GGFDI)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与战略、市场与产品、国际合作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数。在世界前 55大经济体中,法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位列第一,中国位列第四。其中政策与策略方面,中国排名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在国际合作方面,中欧联合推出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减缓气候变化》,向全球绿色金融标准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