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经济日报/2022 年/6 月/13 日/第 012 版智库
跨境电商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理论部主任 研究员 徐向梅
跨境电商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2021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培育一批优秀海外仓企业, 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为更好发展跨境电商、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本期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跨境电商进出口五年增十倍
主持人: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在推进外贸发展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张冠彬(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发生重大变革,跨境电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贸易的中间环节,解决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更多国家、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体现了贸易的包容性发展。
跨境电商也是我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现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为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国务院先后分 6 批设立 132 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全国 30 个省(区、市) ,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持续推进制度、管理和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以“ 六体系两平台” 为核心的制度框架,量身定制近百项支持政策,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扩大了外贸主体范围。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的门槛,使一大批“ 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 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截至今年一季度,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超 4.6 万家。
二是扩大了外贸商品的范围。通过政策创新,让难以“ 走出去” 的一些商品能够便捷高效地走出国门。同时,创新进口流程,也让更多国外的优质产品通过网购等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在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进口规模从 2016 年的 39.3 亿美元增至 2021 年的 170.9 亿美元,增长 3.3 倍。
三是拓展了外贸发展空间。发挥“ 长尾效应”,整合碎片化需求,开拓一般贸易形式下无法触及的市场,形成了外贸新增长点,跨境电商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由 2015 年不到 1%增长到今年一季度的 4.6%。
四是实现了“ 多元化需求、个性化生产”。通过改进、提升、完善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培育了一大批品牌,拓展了营销渠道,也增强了我国产品的定价主动权。比如,作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杭州,在过去 7 年累计培育 400 多家成交规模超 2000 万元的跨境电商品牌企业,注册商标超 2000 个。
五是提升了政府监管与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累计出台近 200 项创新举措,形成近 70 项成熟经验做法,跨境电商“ 六体系两平台” 已成为监管改革的成功范例。
2021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1.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6%。其中出口 1.39 万亿元,增长 28.3%。2017 年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 5 年增长了 10 倍。今年以来,跨境电商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从市场看,我国对美、澳等传统市场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关监管代码项下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对美、澳出口分别增长 97.9%和 1.4 倍。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快速发展,对东盟、“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 98.5%和 92.7%。
第 1 页 共 5 页
从商品看,出口商品种类更加丰富,正逐步从服装、饰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 3C 数码、智能家居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升级,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跨境电商出口分别增长 95.4%和 1.8 倍。
从主体看,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占比高达 97.5%。部分传统制造型企业也借助跨境电商加快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从四个方面重点推进跨境电商发展。
第一,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更好地发挥综试区对跨境电商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创新破解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业态融合和贸易产业融合,带动各地开放型经济发展。
第二,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狠抓《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 《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等落实,研究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支持海外仓发展政策,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
第三,开展系列专项行动。今年将继续开展跨境电商“ 十百千万”、规则和标准建设、品牌培育和海外仓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行动,重点培育和建设一批企业、一批品牌和一批标准。
第四,深化国际合作。结合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及《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加大与相关国家的政策协调,加强“ 丝路电商”“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支持各综试区、跨境电商企业等加强在跨境电商全流程各领域的国际合作。
综合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主持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先行先试,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经验,请以典型案例说明综试区取得的成果。
杨长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跨境电商综试区是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综合改革试点,其要在跨境电商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综试区是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主平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集聚了跨境电商优惠政策、头部企业、基础设施等优质资源,承载着跨境电商发展的希望与未来。
自 2015 年至今, 我国先后分 6 批设立了 132 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覆盖全国 30 个省 (区、 市) ,广东、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直辖市实现全覆盖,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区域重点突出、发展梯度丰富的格局。各综试区积累并复制推广了一批制度创新经验,促进了跨境电商物流畅通、进出口通关便利化和发展模式创新,为外贸保稳提质、提升我国数字经济全球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
形成了“ 六体系两平台” 的基础框架。这个探索任务是由全国首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杭州综试区承担完成的,杭州综试区通过构建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电商诚信、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 六体系”,以及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 两平台”,提供了涵盖跨境电商全流程和各主体的管理与服务,构筑了综试区建设的软件和硬件基础,实现了跨境电商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 三流合一”。2017 年,国家将这套做法的 12 条成熟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成为各综试区制度建设的基础框架。
促进了跨境电商物流畅通。物流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这个生命线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各综试区加大探索和创新力度,保障了跨境电商国际国内物流高效畅通。比如,广州启动全国首个跨境公共分拨中心,首次实现多个保税仓发出的进口包裹统一申报、统一集包分拨,每天可节省 4 个小时调拨时间;郑州率先开通跨境电商定线、定班、定时、定量、定价的“ 五定包机”,国际终端配送覆盖 77 个国家和地区,保障 72 小时时效,形成有效连接主要出口市场的物流供应网络;深圳充分运用“ 海空铁” 分流机制,积极搭建“ 中欧班列”“ 空中通道”“ 海
第 2 页 共 5 页
运航路” 等,为跨境电商运输打开新通道。
推动了跨境电商进出口通关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是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举措, 各综试区在跨境电商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取得显著成效。比如, 上海浦东机场实施出口跨境电商审批放行全程电子化, 对符合条件的报关单自动触发放行,实现跨境电商物流全年无休运作;厦门依托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将线下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同步移到线上,实现跨境电商业务一站式办理,通关时间明显缩短;南京创新实施“ 拼箱出海” 查验方式,首开全国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融合监管先例,推进了跨境电商 B2B 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专用网络或互联网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 。
引领了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创新。跨境电商本身就是一种贸易新业态,各综试区又立足本地优势创新跨境电商模式。比如,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