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2 年/11 月/15 日/第 001 版
设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
建设银行探索金融助推长租发展新模式
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筹备组组长孙庆文
本报记者 陆宇航
X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
渠道保障、 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这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1 月 8 日,建设银行在京举行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成立发布暨合作签约仪式。此前,建行曾发布公告称,拟出资设立住房租赁基金,基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 300 亿元。这是建行深入贯彻落实X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重要举措。
作为在租购并举房地产发展模式和住房金融模式上的全新探索,该基金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将如何运作以确保尽快落地见效?该基金的设立将如何推动建行住房租赁战略和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为此,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筹备组组长孙庆文。
《金融时报》记者:作为首家试点设立住房租赁基金的金融机构,建行在住房金融、住房租赁领域有哪些优势?基金的设立,对于推动长租房市场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稳定发展有何意义?
田国立:多年来,建行始终紧跟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步伐。上世纪 90 年代,为适应房改需求,建行率先推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要买房,到建行” 从那时起就家喻户晓。进入新时代,建行坚决贯彻落实国家“ 房住不炒”“ 租购并举” 政策要求,于 2017 年将住房租赁确定为全行战略,主动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培育租赁市场。截至目前,建行住房租赁相关贷款余额近 2100 亿元;成立专业的住房服务子公司,开业运营 204 个“ CCB 建融家园” 长租社区,管理房源超 14 万间;专注打造开放共享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企业用户达 1.6 万户、个人用户超 4200 万户;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拓展至 328 个城市,保租房 APP 也在 211 个城市上线。“ 要租房,到建行” 逐渐深入人心。“ 探路” 住房租赁的实践经验,为建行更好服务新时代住房改革奠定了基础。X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行试点设立住房租赁基金,这既是对建行住房租赁战略实施成效的肯定,也对建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00 多年前,李冰父子秉持“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 的治水理念,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工程。面对滔滔不绝的江水,不是修建堤坝硬堵,而是在浅滩处修堰分流,一方面引水灌溉万亩良田,另一方面顺势而为治理水患,造福了千千万子孙后代。
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方向和模式面临重大调整。我理解,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不是简单地筑起拦截房地产“ 洪水” 的堤坝,而是要抓住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时间窗口,顺势打造一个“ 金融都江堰”。
我们既要因势利导,有效化解行业风险,又要顺势而为,把握资产价格回调期的机遇,带动各方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向市场上“ 引流” 一批性价比高、分类分层的租赁住房,满足不同群体特别是新市民“ 住有所居” 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助力完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
住房租赁 REITs 以具有稳定租金收益的住房资产为支撑,将规模大、流动性较差的不动产产权份额化、标准化,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产品。前
第 1 页 共 3 页

期,建行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私募住房租赁 REITs 项目。今年 8 月,建行又以咨询顾问、战略投资、基金托管等多种角色积极深度参与,推出了我国首批 3 只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 REITs,引起强烈反响,认购份额数量均超过 100 倍,这表明市场对 REITs 产品有非常旺盛的投资需求。我们还将积极参与住房租赁公募 REITs 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