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益阳日报/2022 年/10 月/17 日/第 A01 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洞庭之南浪潮涌 金融活水润银城
——X的十九大以来益阳市金融发展综述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怀远 通讯员 丁诗溶 李季
X的十九大以来,益阳金融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金融综合竞争力进一步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不断提高,在实现经济金融共生共荣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昂首向前,金融发展有大飞跃
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 19 家(含农商银行 5 家、村镇银行 4 家),银行机构营业网点 569 个,从业人员 5807 人;共有保险业金融机构 41 家、证券营业部 8 家、小额贷款公司 4 家、融资担保公司 3 家,初步形成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为主导,股份制中小银行及 5 家农村商业银行为主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更加多元,竞争更为充分。
金融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 全市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由 2017 年末的 1836.64 亿元增长至 2022年 8 月末的 2867.7 亿元,累计新增 1031.06 亿元,增长 56%。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由 2017 年末的 915.11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 8 月末的 2003.81 亿元,实现翻番,年内首次突破 2000 亿元大关,余额增速自 2021 年 5 月以来稳居全省第一。存贷比为 69.9%,较 2017 年末提升 20 个百分点,银行放贷能力不断提升,有力保障了个人、企业等多方经济主体的信贷资金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延伸。近年来,我市金融系统坚定人民立场,为践行“ 金融为民” 初心使命写下了生动注脚。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环境提档升级,真正让更多农村地区群众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 目前全市银行机构设立的县域、 乡镇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共 5474个,通过农金站、福祥 E 站、“ 邮益农” 金融服务点建设及信用乡镇(村)评定等多种途径,延伸拓展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益阳农商银行谢林港支行北峰垸村的福祥 E 站采取与村支部合作共建的模式,除建好基本硬件设施外,还共建了留守老人、儿童活动室、村民阅览室等,以此为平台开办了金融夜校,为村民提供远程服务,提供就业机会。在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移动支付正在发起新一轮的猛烈攻势,移动支付在公交、医疗、学校、景区、菜场等重点便民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云闪付” App、手机银行 App 已覆盖 8.9 万小微商户和 100多万个人用户,城区 1200 多台公交上线“ 云闪付” 乘车码,乘客出行更顺畅、生活更智能。为增强消费信心,今年 6 月至 10 月,由市商务局和人民银行益阳市中心支行联合主办的“ 悦享益阳 品质生活” 云闪付百万补贴消费节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依托“ 云闪付” App,将线上线下消费深入融合渗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有效激活受疫情影响抑制的潜在消费需求。
资本市场发展亮点纷呈。体量和质量双升,在服务全市“ 三高四新” 战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 年 5 月,汉森制药率先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我市其他民营企业紧跟步伐,先后有亚光科技(原太阳鸟) 、克明面业、艾华集团、奥士康、宇晶股份、金博股份等 6 家企业成功登陆 A 股市场。全市目前共有 7 家 A 股上市公司,数量全省排名第 4 位。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企业上市“ 金芙蓉” 跃升行动,全市企业上市工作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资本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惠企增效,产业发展有大支撑
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不少企业面临发展难题。全市相关部门急企业之所急,全面部署金融支
第 1 页 共 4 页
持疫情防控和稳企纾困各项工作,为经济复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搭建对接平台,畅通融资渠道。建立“ 1+N” 金融政策整合机制、金融机构结对帮扶首问负责制,开展“ 两进两促”、“ 千名行长进万企”、“ 暖春行动” 驻银城、“ 应贷尽贷” 助生产等银企对接活动,累计对接企业 2 万余户,发放贷款 700 余亿元,有效满足了企业融资需求。全面实施企业“ 信贷客户” 倍增专项行动,促进信贷投放“ 增量、扩面”。上线“ 益阳金融” 微信公众号,为企业提供金融惠企政策、信贷产品、线上融资申报等“ 掌上通” 便捷融资服务。建设省级以上工业园区“ 企业融资服务窗口”,打造“ 六合一” 金融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企业获得信贷便利度。
落实政策组合拳,破解融资难题。今年 3 月,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制定《2022 年益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纾困增效” 若干措施》,指导银行机构开展“ 纾困增效” 专项行动,对暂时遇困的市场主体保持其信贷稳定性,视情况给予延期还款、优化信贷流程、降息降费等纾困支持。截至 8 月末,各银行机构通过无还本续贷为 1300 余家客户授信 11.8 亿元。今年 4 月,首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在我市成功落地,目前已累计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激励资金 889.12 万元,撬动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 7.33 亿元,越来越多的普惠小微企业正享受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的政策红利。
引导利率下行,助力降本降负。全市银行机构加强 LPR 定价应用和政策传导,将 LPR 内嵌到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通过降低银行贷款资金内部定价,加大银行机构让利力度,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1-8 月,我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分别下降 40 个、62 个基点,为企业减少利息支出近 1.8 亿元。
解难纾困,保险惠民有大网络
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