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金融时报/2022 年/6 月/2 日/第 009 版农金周刊
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
多措并举
济社会发展
兼顾当地疫情防控和经
本报记者 宋珏遐 通讯员 X月婷 席宽银
“ 近两年的内外部环境确实对我们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去年主要是因为生产成本上涨,今年上半年则是货运周期拉长导致资金回笼难以支撑持续的订单生产。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调整自身的生产和发展节奏,另一方面也在更多地寻求金融机构支持,以稳定企业整体的资金流。” 贵州汉豪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汉豪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通过加大金融支持稳增长力度、释放长期流动性、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并及时配以结构性政策工具,有力地兼顾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但在疫情等因素叠加下,也出现了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和金融供需较难匹配等现象。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以及人民银行和外管局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等内容,近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了《贵州省金融助企纾困若干措施》 ,在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开展专项行动和拓宽融资渠道等 7个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措施。从记者采访情况看,贵州当地金融部门在落地相关政策过程中,重点从创新信贷模式和对接供求两端出发,着力破解市场主体融资中的新堵点,保障有效金融需求能得到充分激发和满足。
深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资金直达有速度
“ 我们与贵州汉豪电气的贷款合作是从 2021 年开始的,在此之前,该公司已在当地经营了 4年时间。” 据岑巩信用联社具体对接该公司业务的工作人员陈俊介绍,贵州汉豪电气是在 2017 年受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入驻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其主要从事打火机的生产销售,产品主要远销海外,“ 也因此受海运效率影响,该公司今年的出口订单回款效率变低。”
刘汉豪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货品出口港是由货运公司和客户共同确定的,同时在货品到达客户国家的港口后才能获得回款, “ 我们的货品之前大都走的上海港和宁波港。今年上海疫情出现后,这两个港口的挤压货品增多,运输效率降低,我们的资金回笼周期由此拉长。 ” 为了确保订单正常,刘汉豪一边联系客户争取更长的交付期,一边积极与金融部门沟通以获取持续生产的资金。“ 尽管我们公司近年来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目前仍在为当地解决 400 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因此,生产过程中支付工人工资就成为了一大难题。 ”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岑巩农信联社明确了专人对接,并且根据企业无抵押品等现实困境创新推出了无需抵押的“ 再贷款+企业工资贷” 专项产品,专门用于像汉豪电气这样支持带动就业人数多、工资发放数额大、流动资金出现短期紧张的企业。同时,岑巩农信联社还开辟了绿色审批通道,仅用时 2 天就将 100 万元新增信贷资金发放到位,贷款利率为 5.5%,较该行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低了 150 个 BP,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不少地方性金融机构在近两年的贷款业务中,贷款利率已普遍降低了 2 到 3 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畅通使用在能够帮助银行更精准服务小微主体的同时,也能更好为银行经营减轻压力。为严格落实好降准政策,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充足流动性,贵州省金融部门持续做好两项直达工具转换接续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 4 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 674.9 亿元,同比增长 13.37%;首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已成功落地,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实现一季度普惠小微余额增量 124.2 亿元;
第 1 页 共 3 页

此外,降准政策也为当地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释放了长期资金约 36 亿元。
优化市场主体融资环境 金融对接有温度
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会随之改变,这就需要在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搭建完善、及时而灵活的沟通机制,确保市场主体能够及时反映需求变化,金融机构做出服务调整,政府部门也可根据发展规划给出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引导。
对此,贵州省金融管理部门持续深化名单推送型银企对接机制建设。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自 2020 年以来主动对接发改委、农业农村、工信、科技、商务、文旅、住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并向金融机构推送七批共 7400 余户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助力解决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融资双方实现精准对接。截至今年 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