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信阳日报/2022 年/6 月/17 日/第 004 版专题
织密金融“ 防护网” 筑牢金融“ 安全墙”
——我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赵锐 韩蕾 通讯员 郭伟
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进一步健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体制机制, 持续加强风险监测预警, 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群众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新发案件逐年下降,存量案件持续化解,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用心守护群众“ 钱袋子”机制建设不断完善
为适应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形势变化,完善部门分工合作、市县配合联动、基层强化防控的工作体制机制,真正做到对非法集资违法活动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化解,2021 年,市金融工作局迅速贯彻落实《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精神,研究起草《信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方案》 ,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随后,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印发了《信阳市非法集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以上两个文件,明确了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财产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总体目标。
明确职责分工。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精神,我市调整、完善了市县两级由X委政法委、宣传部及公检法、金融等 24 家单位为成员的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以文件形式,进一步细化了市处非领导小组、市处非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区) 、各管理区(开发区)和市县有关部门(处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形成层层推进、分工明确的强大工作体系。
确定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关键环节和难点堵点,梳理工作不足和短板,结合工作实际,我市确定了“ 提高处非工作能力、强化属地管理职责、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开展风险排查、积极开展行政处置、加快推动陈案处置、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维稳、精准有效开展宣传教育” 九个方面工作重点,有的放矢推动全市处非工作高效开展。
完善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防控制度体系, 持续高效开展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各项工作,我市相继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领导包案制度、非法集资案件工作专班制度、重大案件协调制度、警示约谈制度、集中宣传月制度等,通过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在促进工作质效提升的同时,切实织密非法集资风险防范和处置制度体系,为切实守好群众“ 钱袋子” 打好制度基础。
提高群众防骗“ 免疫力”宣传引导不断深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非法集资手段更加隐蔽,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防范非法集资意识和风险鉴别能力,营造群防群治、全民抵制非法集资的浓厚氛围,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高发蔓延势头,在市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推动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防非宣传工作,严格落实落细常态化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通过集中宣传与常态化宣传相结合、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普及防范非法集资法律知识,提高宣传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群众理性对待高利诱惑,树立正确投资理念,选择正规理财渠道,认识非法集资危害,远离非法集资陷阱,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第 1 页 共 3 页
壮大宣传声势。2022 年 6 月 15 日上午,我市在中心城区体彩广场开展以“ 守住钱袋子 护好幸福家” 为主题的防范非法集资广场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市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浉河区处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等 60 余家单位在现场设置了 120 多块展板。同一时段,各县区也在广场、小区等人口密集处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活动重点向市民普及“ 什么是非法集资”“ 如何识别非法集资”“ 遇到非法集资该怎么办” 等知识,同时对涉及直接借贷、消费返利等形式的非法集资和养老诈骗加强风险提示,全方位、多角度增强市民风险辨别能力,提高群众防骗“ 免疫力”。据了解,防范非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