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11 月/4 日/第 004 版教育学
数字人文: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的新图景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靖东阁
X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社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文学科的研究、生产和传播。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创新研究范式,增强教育学知识生产的科学性。教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必须继承和发扬人文主义传统。数字科学与人文研究方法的结合,成为全球性的、超越历史和媒介的创建知识和意义的路径”,这就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研究的新图景——数字人文。
教育研究需要数字技术
长期以来,教育学以质性研究为基调,教育研究充满了主观、模糊、情感和偶然,其科学性备受质疑,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发生改变。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教育大数据获取的便利,让教育研究也朝着数据密集型科学的方向发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客观性得以提升。
首先,“ 基于数据” 保证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传统教育研究遵循“ 观察教育现象—提出研究假设—收集相关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的技术路线,由于不同研究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有差异,因此提出的研究假设并不一致,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就五花八门。这正是人们诟病教育研究缺乏科学性的原因。而基于数据” 的教育研究摒弃了从“ 主观” 出发的研究路径,从海量数据中归纳、总结教育规律,用数据表达观点,夯实了教育研究的实证根基。
其次,“ 全景描述” 确保教育研究的普适性。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小样本分析和局部探究不同,建立在大数据与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教育研究,可以对教育现象进行全景式呈现。教育问题与人密切关涉,具有显著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