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4 月/22 日/第 006 版专版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路径选择
——以陕西高校青年女教师为例
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 高晶晶
职业幸福感是从业者基于自身工作的良好感知,也是激发从业者工作热情、提升其业务水平的内在驱动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激发教师自我效能,实现自我价值。相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下降不仅制约教师职业发展,也会对教师身心健康、家庭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对高校教师高效成长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分析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积极探索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可行性路径,对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生活困扰: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危机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承担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有时还需兼顾行政和学生管理工作,这对青年教师的精力投入、身心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繁重的基本工作任务,艰难的职称晋升和严苛的科研考核也让青年教师群体压力倍增, 这是导致其职业幸福感相对较低的关键原因。 在这方面,青年女教师往往面临着比青年男教师更为严峻的形势。
从西安高校的整体状况来看,青年女教师往往在教学方面投入较大、成就较高,但在职称晋升速度、职业发展方面明显处于劣势。青年女教师从助教升为讲师所需时间平均比男教师多将近一年,从讲师升为副教授比男教师多两年,在副教授升教授的过程中,这一时间差距进一步拉大到三年半。就科研立项而言,青年女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较少、层次较低,在横向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的申请主持方面,青年女教师更与男教师存在显著差距。高校青年女教师在职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主要由女性科研能力、职业定位、学术追求等因素决定,这也造成了青年女教师在职业压力前有更强的无力感和挫败感,甚至在职业发展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负面心理,导致职业幸福感降低。
此外,陕西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地缘限制和区位劣势导致陕西薪资优势并不明显。青年教师入职时间短、职称层次低,相应的薪资待遇普遍偏低,在“ 上有老、下有小” 的人生关键阶段,房贷、车贷、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层层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