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 智囊团” 系列№ 57 2
2023年11月
目 录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1
金融时报评论员: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
金融时报评论员: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5
新华社记者: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7
新华每日电讯:
不断开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0
中国经济时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中国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3
中国城乡金融报评论员:
胸怀“国之大者”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15
人民日报评论员: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17
经济日报评论员: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19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21
经济日报评论员: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23
中国经营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25
金融时报评论员: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 28
中国城乡金融报约评论员:
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30
金融时报评论员:
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32
中国城乡金融报特约评论员:
坚持笃行实干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34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3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金融改革发展新号角 40
从监管到市场全面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3
着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48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十大信号 51
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谈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57
如何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怎样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 61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66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68
中华合作时报:
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八个关键词 70
历次金融工作会议回顾
【政策主线】强调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机构调整】改革人民银行,原有的省分行撤销,改为9个大区行;批准设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机构X的组织实行垂直领导。
【具体内容】
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设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等。
二、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02年2月5日—7日)
【政策主线】强化金融监管、继续压降不良,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机构调整】撤销中央金融工委,形成金融监管“一行三会”格局,成立国有银行改革领导小组。
【具体内容】
组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中国银行业的重组上市;
改革农信社,确立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指导方针。
三、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07年1月19日—20日)
【政策主线】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证券和保险市场、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债券市场等。
【具体内容】
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开始重视社会融资规模;
研究设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担外汇储备的投资管理工作。第四次全 国金融工作会议(2012年1月6日—7日)
【政策主线】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 命线等。
【具体内容】
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明确划分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
推进金融开放。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7月14日—15日)
【政策主线】提出金融工作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和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四大原则等。
【机构调整】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具体内容】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对外开放,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动能;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1日)
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我国金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 务,阐明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
X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 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有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扩大金融开 放,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但也要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 弱。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ZZ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补足短板、解决问题,不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向金融强国目标迈进。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持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是经营管理风险的行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当前,地方债、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在化险过程中,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
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同时,要坚持“治已病”和“治未病”相结合,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要优化融资结构,构建由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资本市场要更好发挥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保险业也要发挥好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制度型开放水平,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加强X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要坚持ZZ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嘹亮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金融系统的首要ZZ任务,我们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金融工作、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具体行动,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评论员
(2023年11月2日)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提纲挈领地为下一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X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切实优化金融服务。可以说,在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实体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在一些经济社会领域,金融服务还存在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优、覆盖不够全等问题。金融系统要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金融工作的ZZ性、人民性,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金融系统应进一步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 环境,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 略的金融支持;应推动金融机构改革,优化金融机构布局,构建由银行信贷、 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组成的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 系;应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 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 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 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在总量上,继续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在结构上,继续加大对重点领
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增有减,节奏上平稳适度,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从而实现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把握住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科技金融文章,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 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做好绿色金融文章,加快完善绿色金 融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碳金融,支持“碳达峰、 碳中和”;做好普惠金融文章,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夯实涉农金融服 务基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 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做好养老金融文章,发挥金融的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为 人民群众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做好数字金融文章,顺应数字技术 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之趋势,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好服务数字经 济发展。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擘画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接下来, 金融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全面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 稳固有力的支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2023年11月2日)
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X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
全国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表示,这次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奋发有为、笃行不怠,扎扎实实把会议各项部署落实落地。
一、举旗定向,为新时代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X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X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事业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X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说,会议用“来之不易”总结金融领域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令他感触颇深。近年来,金融系统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ZZ性、人民性,确保金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中国国情、紧扣时代脉搏”是不少人学习会议精神后的突出感受。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X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
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金融本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升到新高度,持续推进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 “‘八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
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国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总经理孙宁表示,国有商业银行坚定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
“通过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对未来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有了更高期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东台新村X支部书记肖建军说,今年5月该村成为陕西秦农银行授予的信用村,不少村民在信贷资金支持下开办民宿、开发旅游项目、开展特色种植,收入大幅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