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导洪向华:
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湖南省财政厅X组书记、厅长石建辉:
贯彻落实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考 4
中央X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辛鸣:
理解“中国之治”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7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
厉行法治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1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黄小军:
深刻领会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14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增智:
把握制度优势 增强制度自信 19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委X校基地研究员、
教授覃正爱:认识优势、巩固优势、发挥优势 22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教授何立胜 上海建桥学院副教授管仁勤: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创新与发展 26
海南省委X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王和平 30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王锡财
“中国之治”的辉煌彰显制度优势 34
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X委书记陈昌宏: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彰显统战新作为 36
自治区X委X校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向龙飞:
深刻领会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 4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建伟 王伟进: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45
河北省委X校ZZ与法学教研部王国绪 兰建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里程碑和路线图 48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帆 郝明: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50
江西省委X校教授李志强 江西省委X校讲师罗志强:【更多文库微信 :dadawk01免费领取】
开启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53
山西省社科院(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杨茂林 崔云朋:
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57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确保X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 60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高宇宁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李萌: 以稳固的经济制度支撑高质量发展 63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一级教授韩庆祥:
以中国之治应对时代之变 65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X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晓晖: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ZZ的要义 7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X内法规研究中心主任王建芹:
筑牢依规治X制度根基 确保X内法规真正落地 73
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组督学、教授、博导 洪向华
(辽宁日报,2019年11月5日)
一、全会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为五个“第一次”
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的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为五个“第一次”。 这次中央全会第一次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决定》,这在X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见,这是一次开创性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重要判断和明确定位,即“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判断和定位, 有利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第一次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即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反映了我们X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X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实际上,这是我们X第一次在制度层面对我们的事业和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制度是X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X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X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把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第一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全会公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步走” 发展目标。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上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实际上是对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表述
的: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际上,十九大的这一战略安排已经包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两个阶段的目标分别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步走”发展目标的第一步,也就是总体目标的第一阶段,“到我们X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呼应。当时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第二、第三步,也就是总体目标的第二、第三阶段,“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则与十九大报告相呼应,并细化和拓展了内涵与要求。
第一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即“十三个坚持和完善”。有了总体目标,还得从具体工作要求上进行细化,否则总体目标就会落空。这是第一次在X的文件中细化相关工作要求。
二、全会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擘画中国之治宏图
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关键历史时期召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的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之际,全国人民热情高涨,都为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召开这样一个重要会议,有利于把全国人民迸发出来的爱国爱X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此外,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在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时期,回顾历史,我们感到信心满怀,立足当下, 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展望未来,我们看到旌旗在望。新时代,X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人民群众更有新期待,在这样一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研究和解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也充分反映了新时代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明确定位结论,有助于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X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X的领导和经济、ZZ、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特别是X的十八大以来,我们X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ZZ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全会公报对此作出明确定位,得出有力结论,即“三个是”。通过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有助于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着眼于优势转化效能,有助于战胜风险挑战。众所周知,最近100多年来, 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巨大的进步。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ZZ经济格局加速演变,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均衡,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加深入,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从国内国际来看,危害中国共产X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风险挑战,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风险挑战,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风险挑战,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风险挑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了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X中央通过这次全会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旨在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从而有助于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各项事业兴旺发达、X和国家长治久安。
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 夯实国家治理的财政基础
贯彻落实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思考湖南省财政厅X组书记、厅长 石建辉
(湖南日报/2019年11月5日)
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从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的角度出发,财政部门必须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夯实财ZZ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财务会计基础。
一、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推动实现“四重目标”
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是推进财ZZ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重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构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目标,通过平行记账等手段,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全面反映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二)重建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将原有的13类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为一套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汇总部门决算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重新定义财务会计功能。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准确反映各类资产价值,将公共基础设施、自然资源资产等纳入资产核算范围;负债核算强调“现时义务”,增加预计负债;首次引入费用要素,合理归集政府运行费用和履职成本。
(四)重塑政府财务报告体系。通过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全面准确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外,并对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行成本予以披露,为改进政府绩效监督、防范财政风险提供信息支撑。
二、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推动实现“四个提升”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加快推进财ZZ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一)完整反映政府“收支”,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水平。优化会计科目设置,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预算管理上,准确反映政府预算收支和结余等信息;财务管理上,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信息。实现流量管理与存量管理并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融合的转变。
(二)准确反映政府“家底”,提升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记录政府资产和负债等“存量”信息,完整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财政能力和财政责任,精准监控政府债务,评估政府偿债能力, 为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三)科学反映政府“成本”,提升财政管理绩效。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就是要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可通过核算反映政府活动的成本与费用,促使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性、精准性,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四)真实反映预算和财务信息,提升财政透明度。财政透明度是衡量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全面清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加大财政预决算公开力度,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更有利于打造“放心公权”“阳光财政”。
三、加强各方协同配合,推动落实“四项举措”
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完善各类制度体系,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需要各方面齐步推进。
(一)抓好制度修订完善。抓好《会计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修订工作的衔接,加大宣传力度,组建咨询智库,打造专业师资团队,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确保改革推进稳妥有序。
(二)加强单位财务管理。以政府会计改革实施为契机,强化单位财务管理,充实人员,健全制度,提高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与政府财务报告有机衔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合规。
(三)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快电子财政建设,按照中央财政统一要求, 构建覆盖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信息系统,实现业务衔接一体化、业务信息一体化、技术实现一体化、管理流程一体化、对外服务一体化,提高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四)扎实推进改革试点。财政部目前在各省开展改革试点,各级各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责任,清查政府资产负债,彻底摸清资产底数,尤其要做好与政
府资产管理、政府债务防控等的衔接,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筑牢全面改革的基础。
理解“中国之治”需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中央X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辛鸣
(四川日报,2019年11月7日)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X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充分肯定了我们X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X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近14亿人民传递出“中国之治”的福音。
《决定》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经国序民, 正其制度,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几个关键点。
一、深刻把握《决定》出台的特殊节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研究筹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问题,科学回答“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 这个重大ZZ问题,意义重大。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论是经济发展一枝独秀的“中国奇迹”,还是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