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目 录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定必胜信心办好自己的事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
经济日报评论员:
以制度优势汇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3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
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5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
供需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 6
胡旭:
以系统观念促进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 7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副主委、大帝集团董事长吕培榕: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0
邱石:
善于运用规律谋划和推动发展 11
上海交通大学住房与城乡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陈杰:解决好大城市住房问题推动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13
沈小平:
锤炼专业化能力 16
新华社评论员:
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第一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8
张文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的“黄金机会” 20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原副校长赵长茂:
注重需求侧管理需推进需求侧改革 22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研究员冯柏:
把握好时度效,明年宏观政策将与经济发展情况更加匹配 2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小霞:
把握时度效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以稳为主基调 27
经济日评论员:
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30
经济日评论员: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32
人民日报评论员:
传递积极信号推动经济复苏 海外各界热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34
峻峰:
市场经济必须是全面的法治经济 36
舒圣祥:
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侧管理 38
新华社评论员:
稳固耕地基本盘 打好种业翻身仗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40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张旭:
全面现代化进程与新发展格局 42
中央X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级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级研修班学员、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自强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4【更多文库微信:dadawk0 1免费领取】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握重点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49
安徽日报评论员:
从讲ZZ的高度做经济工作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论学习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51
经济日报评论员:
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53
河南日报评论员刘婵:
立足“中国之制”开辟“中国之治” 极不平凡的一年充满希望的明天 55
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王红彦:
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文化和旅游市场需求 57
向贤彪:
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59
新华社评论员: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61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彭德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阎海峰: 以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63
坚定必胜信心 办好自己的事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
(2020年12月22日)
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团结带领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付出艰苦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越是在这个时候, 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时与势依然在我,我们要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面向未来,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决策时运筹帷幄、落实时如臂使指, 就一定能够在抗击大风险中创造出大机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要全面贯彻X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证经济行稳致远、
社会安定和谐,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要坚持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严密防范各种风险挑战。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 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前进的道路上,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X中央的核心、全X的核心领航掌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以制度优势汇聚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经济日报评论员
(2020年12月22日)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一定能够使全X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发挥出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能量”。这一规律性认识,既是理论层面的概括提炼,也是生动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新作为,就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 壮大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争取主动地位、更好发展自己的根本力量。
正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才能够号令四面、组织八方,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压力测试,不断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一场感天动地的伟大战“疫”,所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让世人为之惊叹,所迸发的磅礴力量无可阻挡。
正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才能够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全X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X中央坚强领导下,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目标任务, 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高效有力地办成一件件大事。就在前不久,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正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制度优势,才能够创造“惊天地”的发展奇迹、“羡世人”的稳定奇迹。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是X带领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显著优势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目前,全X、全社会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
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必须清醒地看到, 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立足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重点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以强大的ZZ领导力、社会号召力、群众组织力和资源调配力,确保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制度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只要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坚持X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亿万人民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的磅礴力量,不断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数学学院、金融研究院院长 陈增敬
(2020年12月22日)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显示了X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谈及此次会议,我有4点认识。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防范疫情引发的各类衍生性风险,提高风险预见 预判能力,严格防范各种风险挑战。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就是用国际上最先进 的理论和方法,为各类风险的预研、预判及对冲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支持,能为国家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作一点贡献,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是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起 到关键作用,这表明中央对于今年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基础上, 明年经济的进一步恢复和更快增长充满信心,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也在政策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是提出“新型举国体制”。明年重点任务首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那就是用国家创新体系整合基础研究的国家队、创新体系的地方队、技术应用的企业队,为建立国内产业链安全、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这是将“十四五”目标与2035年长期目标相衔接的一个重要战略安排。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都需要以更高的能效、更大力度的节能减排,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实现“碳中和”。对山东而言,在大力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努力增加海洋碳汇是我们的优势,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一个战略机遇。
供需结合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 丁佐宏
(2020年12月22日)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胜利召开。我关注到,本次会议中央首次明确了一个新提法——“需求侧管理”。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
需求和供给,是经济活动的一体两面,它们是彼此依存和促进的关系。我认为,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发展阶段,供需结构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如何让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单靠供给侧改革已经不够,因此要辅以“需求侧管理”, 形成合力,方可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方面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要坚持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运行中的“稳定器”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中国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潜力巨大,关键看怎么挖。我认为,一是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