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是办公室好,还是业务部门好?
在办公室待了很久,十分有些体会。我倾向于业务部门。 讲讲理由。 首先,在办公室工作会使人产生错觉。 什么错觉呢? 一种热火朝天、日理万机的错觉(假如比较忙的话); 还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主人翁精神错觉。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 很正常,因为办公室是一把手的“代言人”,办公室传达、执行、督办一把手的意图。 办公室被称为领导身边的“贴心人”,是领导的心腹、“黑白手套”。 干久了,就像半个一把手。 一把手在工作繁忙、赶场子的时候,是会有种自己日理万机的感觉。 一把手在布置工作、号令全场的时候,也会有种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 所以长久之后,一把手的感觉会传染到办公室身上。 于是,便错误的把领导的感受当成是自己的感受。 但终究,日理万机的是领导,不是办公室。 等到领导一个转身,高升履新。 独留办公室在风中摇曳、怅然若失。 所以,说得好听点叫错觉,说得难听点,叫“迷失自我”。 一个人生活工作在这个世界上,不管艰难困苦与否,最好是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独立的担当。 这样的人,才会不断的进化自己,调整自己,适应工作和生活。 而迷失自我的人,会陷入到环境中去,生活在别人的节奏中。 暮然回首,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你去问问那些老办公室,叫他们归纳自己的重点工作和绩效。 多半都说不上来,只说自己在打杂。 其实打杂不寒颤,关键是在别人的节奏下打杂,干了几年,越干越迷糊。 其次,在这个错觉之上,还会叠加另一重错觉。 就是“自己很有前途、很有希望升职”的错觉。 办公室是相对处于权力漩涡的地方,距离领导最近,围着领导转。 其他人相对陌生的人事、提拔、岗位调整等等事项,以及权力的运行、决策、分配等等,对办公室来说并不陌生。 耳濡目染,难免受到影响。 再说了,领导平时也喜欢放空炮,办公室就是最容易被放空炮、画大饼、乱许诺的地方。 所以,某些情况下,办公室的人会感觉自己很有前途,周遭的人也报以“你就是未来领导”的眼光。 于是,错觉也就产生了。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不是么?办公室的人经常在领导面前露脸,机会确实多,也容易提拔。 其实,这是将升职等同于露脸,是一种简单化的归类。 如果升职只是露脸的话,那不要脸的人多了去了,个个堵在领导办公室门口,行不行呢? 升职的逻辑非常复杂,由多种因素交织而成,最终要确保自己在领导的内心深处是第一顺位。 不是露脸能解决问题的。 恰恰提拔声势最旺的,是“第一科室”的第一骨干。 而有些地方办公室确实提拔概率高,那是因为它的办公室正好是“第一科室”,而不是因为办公室本身。 最后,办公室之所以锻炼人、培养人,并不是办公室本身有啥好,而是个人付出多了。 因为办公室要围着领导转,领导没有下班概念,那么办公室也被迫没有下班概念。 领导接到ZZ任务拼得很,那么办公室也被迫“拼”得很。 久而久之,显得办公室的人战斗力很强,很精干得样子。 其实,是你强、你精干么? 只不过形势逼人,随波逐流,恰好赶鸭子上架而已。 换个人来,一样的强;或者调离办公室后,一下子也就泛泛了。 所以,强的不是人,而是岗位。被丢下的,反而是人本身。很难再关注于自己了。 至于锻炼效果,可以说仅限于新人,可以提高些待人接物的综合能力。 如果能够拿出在办公室那种“被迫”的拼劲,那么,在业务岗位上一样可以出彩,出更大的彩。 高考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逻辑: 如果你就读于一个普通的高中,想要上一本二本,是要付出相当的努力的。 一旦失败,就只能考大专了。 而同样一个中专生,当年中考时是你的手下败将,虽然他考本科希望渺茫,但考大专却非常方便。 如果最后你们都进了大专,那么你们付出的努力是完全不成正比的。 办公室就是这样一个赛道,它非常嗨,一直在高速运转。 然而如果当不了领导,它啥也不是,努力全部都白费了。 至于说,积累了待人接物、组织协调能力,不假。但那些东西对新人成长有利,对一个老人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那么,业务部门有啥好处呢? 特别的好处没有,但和办公室相比,有这么几个优点: 第一,你知道自己是谁,你在干什么? 尽管也有一文不值、浪费时间的业务,但大多数业务,还是有其内涵意义的。 我们领了国家的工资,总想做一点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事,这是我们最为朴素的愿望。 而业务部门,会让我们感觉自己是在为事业干、为人民干、为国家干,而不是在为某个人干、为某个领导干。 因此,第二,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就是相对来说,办公室的人常常嬉皮笑脸,一副二皮脸的样子,鞍前马后、屈躬相迎。 自己没啥原则,说什么都是这是领导的要求,我请示下领导。。。 你知道,历来,我们的文化不是很喜欢这样的人。(尽管这样的人也是必须的) 而业务部门的人则抬头挺胸,至少在业务上是说一不二的,针对具体问题,也可以据理力争。 所以你会发现,办公室的人很少和领导争论,大部分是服从。 而业务部门就不一样了,他们相对有原则有底线,领导错了,也是错。业务容不得歪曲,该说的还得说,该拒绝的,还得拒绝。 这样的岗位,这样的人,怎么说呢,活得舒坦,心理也更加健康。 第三,业务这东西,有时候多少还有些社会价值。 在一些特殊行业,也不乏凭技术跳槽的。 比如,同样在法院,一个经验丰富的法官可以跳槽去律所。你见过院办的人能去哪里吗? 综上,从更大的维度来看,办公室付出的不少,失去却很多。 而形成的那种“办公室人格”,或许在这个社会上是圆滑的、是有用的,可我却不喜欢。 我还是喜欢,专精于业务,不再情绪上和别人做过多纠缠的人。 “技术官僚”亦是我对此的一种向往。 我在办公室和业务岗位上都有长期的工作经验。 我可以直言不讳的说,在业务岗位上我活得更舒坦,更像自己。 当然,办公室十年,也是我的一部分,我会将它小心翼翼的放起来。 前段时间,他们看我挺能干的样子,又想鼓动我去办公室,被我拒绝了,哈哈。 公文写作门户网站,请认准笔杆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