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体制内的工作让人压迫和窒息,30岁了,该不该辞职重新开始?
网友问:刚进体制初,还觉得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对什么都充满热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多数过程和结果都是没有意义的,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社会价值。在公司,还可以安慰自己的奋斗是为了钱。在体制,怎么安慰自己?拿着一份中下水平的薪资,做着好几份奇奇怪怪各项工作。每一份都是虚假的形式主义,对社会毫无帮助和意义,只是取悦体制内部的工作机器。但30岁了,辞职后做什么又是一个难题。知乎——网友,你好。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近年,体制内工作成了社会的热门选择。无数人努力往里冲,极少人会辞职。你想辞职,你身边的人不一定理解你,但我理解你。很多人以为,体制内的工作,无非就是开开会、写写材料。相比起社会上的压力,明显小很多。但实际上,人与人的悲欢是不相通的。我在体制内就见过很多压力大的岗位。比如,大家觉得光鲜亮丽的组织部。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跟着组织部,天天有进步。现实是,组织部工作压力巨大。一个不大的部门,要管着全市的市管干部的提拔晋升、公务员招考、X建、工资福利、人事档案、培训、人才等工作。有一段时间,我经常跑组织部,跟里面的小年轻混熟络了。聊着聊着,发现他们自己都想往外“跑”,希望能转任到其他市直部门。我问,为啥?她说,工作量大、天天加班;容错率低,专注力消耗大;对外交流少,调出去其他单位的机会少。我听出弦外之音,明白她的感受——组织部案头工作枯燥,不想余生都埋没在纸堆里。而且,现实中还有很多工作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全是“务虚”——正如题主所说的,毫无意义,对社会毫无建树。甚至,这一类务虚工作是单位之间互相“制造任务”,互相消耗,刷存在感。如果没有了这些务虚工作,工作负担至少降低50。所以,题主,你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没有社会价值、没有存在感,这些我全都理解。同时,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体制内薪资水平处于当地社会中下水平,生活捉襟见肘。我认为,这是你有辞职想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很多人觉得公务员旱涝保收,但他们不了解公务员收入在当地只是中等水平。想买好位置的房子、买辆好车,很困难。孩子想上好的私立学校,供不起。加上这几年疫情经济下行,物价通胀,公务员的荷包还是很紧的。总的来说,一方面你工作上感受不到成长价值,一方面经济收入保障不了体面的生活,这是你想辞职的原因。对于你的困境,我的建议是:在体制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永远不要辞职。作为专注研究升职和财富的博主,我想明确告诉你,辞职无法改变你的困境。因为所有丰富的精神体验,都是从“面包”开始的。没有“面包”,就没有一切。在体制内,单位每个月固定给你“出粮”,所以,你是有“面包”的人。因为你有稳定的“面包”,所以,你还有心力去思考工作的意义、社会的价值。可是,现实中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心力去思考工作价值这一类大命题的。最近,广州人潮涌涌,成了第一人口流入地,好像恢复了活力。有人深入观察才发现,大部分人是过来找工作的。结合最近一则热点新闻,说的是在广州跑“美团”,需要“托关系”才能成为跑手。其中,广州的跑手中,有30的本科学历。这说明什么?说明体力工作都不好找。更别说体面的脑力工作了。所以,不管你什么学历,什么年龄,是有冲劲的年轻人,抑或是有资深经验的中年人,都不要轻易辞职。更不要轻信社会上的“成功学”,轻易辞职。辞职了,你大概率是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甚至有可能直接失业。失业,对于所有的中年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谁也承受不起。反而是工作意义、社会价值这一类虚无缥缈的感受,是很容易转变的。比如,你好好工作,存钱、养家、带娃,那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了。比如,你把上门来办事的企业、群众,服务好,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作为公家人,哪怕你只是帮他们解决了一个小问题,那都属于功德无量了。比如,你仍然觉得虚无,那你下班后利用闲暇时间做志愿者,帮助困难群体。那就是传递爱和真情,让人间充满温暖。比如,你还可以读读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改造自己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改造社会的文明。所以,让自己活出价值感,找到精神依归,有很多方法,无需辞职重新找工作。至于工作收入高低,我相信,在体制内,只要简朴持家,总能安稳度日。最后,“平生衣食随缘过,才得清闲便是仙。”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