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紧扣高职院校特点抓好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适应和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常态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紧扣自身特点,抓好劳动教育。
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中华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求、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要紧扣职业院校实际,将劳动教育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相融合,建立起劳动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体系的闭环,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劳动教育的理念。要把劳动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置。一是开设独立的劳动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二是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融合,帮助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培养他们符合职业要求、职业发展的必备品格。三是采取“劳动月”“劳动周”或者项目实践的方式设置劳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体验感,让校内课堂与社会实践协同联动。劳动课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倡导者,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内在逻辑,科学设计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更多公文素材,微 信:dadawk01】
拓宽实践渠道,丰富劳动教育载体。实践劳动教学要以体验为主,组织学生下基层、进车间、到田间,在汗水中体验劳动、认识劳动、感悟劳动,懂得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尊重。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服务劳动,培养公共服务意识和家国情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公益劳动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加强专业领域劳动体验。着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职场体验,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引导学生积累经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辟创新创业劳动途径。创新创造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劳动教育要适应时代需求,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夯实互联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紧扣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