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 【会员享300g最新资料/每天稳定更新】
淮南日报/2025 年/4 月/18 日/第 A03 版理论探究
围绕“ 两个结合”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共南雄市委X校 卞庆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X立国、兴X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X的灵魂和伟大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所以,围绕“ 两个结合”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守正的根本要求,也是创新的基本遵循,这既充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又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学说。作为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对人民和未来也有深刻关切,即要同时具备实践性、人民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是深具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展现了对科学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思想,是直指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实践基础,以德国古典哲学、英法古典ZZ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人类文明成果为理论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ZZ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塑造出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发出解放无产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号召。马克思主义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提出了全人类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自在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性途径,指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深具实践性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之一就是无产阶级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准确来讲就是实践。在实践中认识主客观世界,在实践中改造主客观世界,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实践的活动,都是具有感性和对象性的活动。马克思主义一经诞生,就指导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范围内才有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东方大国得以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国家富强。马克思曾指出, “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实践的深刻认识,既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有别于其他一切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特征充分指明了认识解释世界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