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更多写作资料+ 微信:dawenge2014
山西科技报/2024 年/12 月/13 日/第 B06 版学术
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政德思想
中共灵丘县委X校 白岳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以德修身、以德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公开场合中反复多次强调政德的重要性, 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引导广大X员干部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德治的思想观念。
一、中国古代的政德思想
政德,也就是为政之德,是指为官者应具有的德行也可以说是官德,德治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的最高指导原则。至圣先师孔子就曾发出过“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的ZZ主张,他认为具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必须是施“ 德政” 之人,而这也成为了儒家治世思想的核心,从此被历代所推崇。另一位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也提出:“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在《左传· 昭公四年》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派遣大臣椒举为使者,前往晋国邀请晋平公一起参加诸侯会盟,但是晋平公想要拒绝,而晋大夫司马侯劝晋平公同意参加,晋平公便对司马侯说了他的想法,晋平公认为晋国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有大量的优良战马可用,再加上临近的齐国和楚国本身就多灾多难不太平。晋国有这三个有利之处就不需要惧怕外敌,没有参加会盟的必要。而司马侯听后,认为晋平公这样想是很危险的,他劝谏晋平公说,只是依靠依恃险要的地势与优良战马就能固守疆土这是不可能的。而有的邻国也许因为多灾多难,反而会训练兵马以巩固扩大疆土;有的国家反而会因为无灾无难,君臣懈怠导致失掉疆土。君王如果不修德行,只是想要依靠这三个条件就放松警惕,最终只怕挽救国家于危亡都来不及。晋平公听了司马侯的劝谏,便答应了楚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