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复制
滨州日报/2025 年/7 月/11 日/第 002 版要闻
市残联:做好残疾人就业的“ 摆渡人”
我市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连续 3 年实现 100%,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居
全省首位
本报记者 范桢 通讯员 李伟 胡嵩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传递的是X和政府的温暖与力量,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民生温度与文明程度。近年来,滨州市残联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头等大事,聚焦企业“ 不愿招”、择业“ 路径窄”、就业“ 不长久” 等难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创新就业模式,强化就业服务,努力让残疾人“ 好就业” “ 就好业”。 我市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连续 3 年实现 100%, 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率居全省首位。
政策保障,为残疾人就业加码
就业,是尊严的基石,是民生的基础。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是同健全人一样宝贵的人力资源。长期以来,提及残疾人就业,一般都会先想到保安保洁、按摩推拿等低门槛、重体力的传统岗位,这表明残疾人职业空间十分狭小。
为化解这一难题,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市残联持续推动残疾人就业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在贯彻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滨州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奖励办法(试行) 》,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链条,并对达到市级奖励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每家奖励 5 万元,对分别达到省市级奖励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允许非同一年度内重复享受奖励,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奖励政策的叠加保障。2021 年以来,全市有
22 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获得省级 10 万元奖励,22 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获得市级 5 万元扶持奖励,11家辅助性就业机构获得省级、市级双重奖励,累计发放奖励资金 330 万元。
同时,市残联联合市医保局印发《关于将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的通知》及盲人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方案,将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有效解决了盲按行业“ 客源少、收入不稳定、管理不规范” 等痛点问题。目前,全市盲人按摩机构达到 85家,从业盲人达到 500 多人,3 家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医保定点。